科学得以从古代欧洲哲学中分离出来并对自然界的某些局部提供日益深刻的认识,依赖于它所一贯遵循的研究方法:(一)把复杂的大问题分解成相对简单的小问题;(二)对简单的小问题加以尽可能深入的考察和尽可能精确的分析。这个方法在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尝试中战绩累累,成为当代学术思想的基础,也是现代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学术界,它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对它的运用是理所当然、不假思索的。在本文中,我把这种方法称为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应用于新的研究领域,常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在过去的40年里所发现的语言现象,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精细程度上,都大大超过以往。这主要应该归功于在科学方法之上建立起来的现代语言理论所具备的对语言事实的预测能力。当代的语言研究者,可以凭借这种预测能力,主动地在特定的方向上寻找新的语言现象,并以此来进一步地完善现有的理论。 科学方法的核心是“分”,对任何问题的入手之点,都是先把问题“分”解,然后对分解后的局部问题加以“分”析。分是科学方法成功的诀窍,但同时也是其局限性之所在。本文的目的是希望借用语言学研究中的实例,凸显科学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倡在探索事物本质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度过初级阶段之后,重视对“合”、即综合能力的使用,以克服过分依赖科学方法所带来的弊病;我们将看到,在研究中不“分”,其结果肯定是笼统的和不精确的,所以也不会真正达到对任何问题的透彻的了解。而忽略“合”的重要性,则往往以偏概全,以门户之见阻碍研究的进程。分合之道,在于了解分与合的辩证关系,把握使用的时机。 文章的第一节讨论句法和词法的界面,第二节探讨功能语法和所谓的“形式语法”的关系。第三节简要总结全文。 一 句法和词法的关系——一场历经35年的争论 关于句法和词法关系的讨论,始于60年代末兴起的生成语义学。生成语义学的核心观点是,句子结构的最小单位是语义元素,句法规则把语义元素合并、变位,就产生了语句里的词以及各种语序的变化。这个理论的最直接证据是在一些语言里可以进行语义分解的单语素词,比如“喂”,在另一些语言里表现为双语素词“使……吃”。Chomsky(1970)一锤定音地驳倒了这个理论。他指出独立于句法之外的词法规则是必不可少的,证据之一就是英语里的许多派生词都不应该用当时的句法规则构成,否则结果和事实不符。Chomsky的观点被后人纳入词汇学派(lexicalist),而认为句法也负责构词的观点被归为句法学派。 句法学派因生成语义学而生,却并没有随着生成语义学的失势而消失。Baker在1985年完成的博士论文(Baker,1988),更是再次使句法学派成为理论语言学界的主流。有兴趣的读者,请参考他的原著或我的介绍(李亚非,2000)。词汇学派近年来虽然式微,但是仍旧依靠一些证据,坚持认为构词和造句之间存在根本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此外,词汇学派还有一个至少是表面上的优势:在大部分语言里,词和句子毕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从常识上说,要证明自然语言的机制里没有异于句法的构词手段,职责在句法学派一方。 句法和词汇两派的争论,无论是在语料方面还是在理论细节上都涉及极广,但是最核心的问题可以由下面的阿拉伯语的例子来说明。每个例子中的共指成分以下线标出: (1)ja
al-a1-mudrrisuun t-tulaab-a yajlis-uun bi
aanib-i ba
dihum l-ba
d-i. 使老师们学生们坐靠着彼此 汉译:老师们让学生们坐在彼此身边。 英译:The teachers made the students sit next to each other. (2)
an-nisaa
-u ja
l-an l-banaat-i ma
muumaat-in min ba
dihin l-ba
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