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以说的“北京及周边方言”指北京市和市辖各区县,河北廊坊、保定、唐山、承德、秦皇岛地区,内蒙古赤峰地区及辽宁朝阳、兴城等地。 1.1 阴平与阳平调型和调值的地理差异 北京及周边方言代表点的声调情况如下”[1,2]: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北京 5535 214 51天津 21~11 45~5513 53 承德 5535 214 51保定45 22 21451 赤峰 44335213 53唐山55 22 21351 朝阳 44335213 53青龙44 24 21353 兴城 4435 213 51昌黎32 13 21355 平谷 3555 214 51 北京及周边方言根据单字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北京市及近郊,河北涿州、廊坊、承德等地,内蒙古赤峰,辽宁朝阳、兴城等地为一个区域,声调大体与北京话一致,只是东北部一些方言的声调调值较北京话低;北京平谷、河北兴隆为一个区域,上声、去声与北京话同,阴阳平调值正好与北京话相反:保定地区、唐山地区的大部分县市、天津市为一个区域,上声、去声一般与北京话同,但阴平、阳平差别比较大。 北京及周边方言上声和去声的差异只是调值高低的不同,调型完全一致(天津市、昌黎除外),单字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阴平和阳平两个声调。这种差别不仅存在于调值上,更体现调型上,而调型的差异从地区上来说又以邻近北京的河北保定、唐山一带为甚。 表1为河北保定、唐山两市及下辖县市和北京斋堂、天津蓟县的声调情况[2,3],从南往北,安国至斋堂为一线,唐山至宽城为一线,乐亨至青龙为一线,三条线在地理上山西向东排列。 总体来看,上述方言的声调有以下两个特点: (1)上声和去声调值基本相同或相近,与北京话保持一致,上声和去声的这种一致性暗示着上声和去声的稳定性或演变的一致性;只有斋堂、乐亭、昌黎与其他点差别较大,斋堂地处北京市门头沟山区,乐亭和昌黎靠近渤海,但地理位置远不如秦皇岛重要。三地可以说都地处偏僻,语言的变化相对较慢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斋堂与乐亭、昌黎两点相距较远,但调值却相差无几。这种一致性也许蕴涵着这一地区早期声调状况的某些信息。 何定、唐山等地的单字调 表1 安国高阳 保定 徐水 容城霸州 易县涞源 斋堂 唐山 阴平 44334545 44 33 33 55 5255 阳平 22532233 24 44 45 24 1122 上声 213 214 214 213213 213213 21325213 去声 51315151 51 51 412 51 3351 丰润蓟县 迁西 遵化 宽城乐亭昌黎卢龙 秦皇岛 青龙 阴平 55555555 55 31 32 3233 44 阳平 22223122 22 213 13 2424 24 上声 213 213 213 213213 24 213 213 213213 去声 51515151 51 55 55 5353 53 (2)除高阳、霸州、易县外,其他点阴平和阳平从调值上来看都是阴高阳低。阴平调型比较一致,多为平调,但调值有高低之别。[55]主要分布在北京东偏北的唐山至宽城一线;[44]和[33]上要分布在北京南部的安国至易县一线及东北部的秦皇岛一带。阳平调值地理差别较大: ①阳平较为复杂,调型包括平、升、降、降升四种,调值包括[11]、[22]、[33]、[44]、[13]、[24]、[45]、[31]、[53]、[213]等10种,其中以[22]和[24]分布较广。有一点应该引起注意,以上10种阳平调值都没有北京话的[35]。另外,近京地区还有另一种阳平调值,即平谷、延庆和兴隆的[55],恰恰与北京话阴平相同,平谷、兴隆等地阴平[35]也与北京话阳平[35]相同。这样,北京及周边方言阳平调值共有12种之多。 ②阴平和阳平调值分别相同的方言不多,根据阴平和阳平调值的配合关系,只有两组: 阴平[55]、阳平[22]:唐山、丰润、蓟县、遵化、宽城 阴平[44]、阳平[24]:容城、青龙 北京及周边方言上声和去声的调值如此一致,而阴平和阳平的调值却又如此复杂多样,强烈的反差可能表明两种情况: (1)各地阴阳上去四声本来比较接近,目前各地的上声和去声保留了早期的状态,阴平和阳平则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且有些方言目前尚处于变化之中。 (2)各地阴阳上去四声本来就不一致,后来各地的上声和去声发生了目标一致的变化,而阴平和阳平还处于变化之中。 在我们没有掌握足够历史资料作为佐证的时候,上述两种假设都存在成立的可能性。周边方言由于有地位特殊的北京话的制约,各方言趋同发展的倾向应该大于离异发展,第一种假设“阴阳上去四声本来就比较接近”,但后来“阴平和阳平则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变化的推动力量应该来自北京话的变化,而从一些史料和学者的研究来看,北京话阴平、阳平在晚近确实发生过一些变化(详见2.1)。第二种假设更体现了周边方言的趋同发展。但无论哪种推测能够成立,我们都认为周边方言的“阴平和阳平还处于变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