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与“防止”:“别+VP”格式的句式语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项开喜,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 100732)

原文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从“有意——无意”的角度来考察“别+VP”格式的句式语义。“别+VP”格式有两个基本类别。在A式“别”字句中,VP表示有意的动作行为,整个格式表示“制止”的意义;而在B式“别”字句中,VP表示意外的结果或事件, 整个格式表示“防止”的意义。文章系统描写这两类“别”字句在语义范畴上的对立及其一系列句法表现。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引言

      先看下面的两组例句:

      (1) A

      B C

      别吃了 *别吃饱了别吃得太饱了/别吃撑了

      别喝了 *别喝好了别喝醉了

      别洗了 *别洗干净了 别洗湿了鞋子

      (2) A

      B C

      *别买多别买多了 别买得太多

      *别挖深别挖深了 别挖得太深

      *别拧紧别拧紧了 别拧得太紧

      我们不能说“别吃饱了”,但可以说“别吃得太饱了”、“别吃撑了”;不能说“别买多”,但可以说“别买多了”、“别买得太多”。制约这种现象的内在规律是什么?

      另外,在书面上,“别”字句存在大量的同形现象。① 例如:

      (3)a.这封信留着还有用,别烧了。

      b.火炉边放着一封信,赶快拿走,别烧了。

      (4)a.别吐了,咽下去,猕猴桃富含维生素,很有营养价值。

      b.你酒量小,少喝一点吧!别吐了。

      (5)a.别开除了,就留校察看吧,再给这孩子一次机会。

      b.你在学校不能再犯错误了。还有最后一个学期,别开除了。

      (6)a.别哭了,这点事根本不算什么,不值得如此伤心。

      b.你别逗孩子了,快把玩具还给他,别哭了。

      例(3a)中,“别烧了”是指“别烧这封信”,其中的“烧”是及物动词;例(3b)中,“别烧了”是指“别使得这封信燃烧了”,其中的“烧”是不及物动词。例(4a)中,“别吐了”是指“不要吐嘴里的食物”,其中的“吐”是自主动词;例(4b)中,“别吐了”是指“不要喝醉酒导致呕吐”,其中的“吐”是非自主动词。例(5a)中,“别开除了”是指“别开除那个犯了错误的学生”,其中的“开除”是主动态;例(5b)中,“别开除了”是指“别被学校开除了”,其中的“开除”是被动态。例(6a)中,“别哭了”是指“你别哭了”,其中“哭”的主体是听话人“你”,属于交际的一方;例(6b)中,“别哭了”是“别让孩子哭了”,其中“哭”的主体不属于交际的一方,而是第三方“他”。

      这些现象表面上似乎不尽相同,但它们有没有共同的表现?受不受某种共同规律的制约?如何分化这些句式?

      我们发现,在(1A)中,“别”字后面的动词“吃、喝、洗”都是自主动词,表示主体有意志的动作或行为;在(1C)中,“别”字后面的动词性结构“吃撑了”、“喝醉了”、“洗湿了鞋子”都是非自主性的动词性结构,表示意外性的结果或事件,而不是主体有意追求的结果。另外,(1A)中的动词表示已经开始并正在持续的行为,或正准备实施的行为;而(1C)中的动词性结构一定是指未然性的事件。可以说,(1A)类“别”字句的基本语义是表示“劝止、中止对方想要实施或持续的有意的动作行为”,这里姑且用“制止”来概括;(1C)类“别”字句的基本语义是表示“要求对方避免某种无意的、意外的结果或事件发生”,这里姑且用“防止”来概括。因此,汉语中实际存在着表示“制止”义和“防止”义的两种“别”字句(参见陆俭明2002)。

      二 “别”字句的句法语义表现

      《现代汉语词典》对“制止”的解释是“使停止;不允许继续”,对“防止”的解释是“预先设法制止事件发生”,意义类同于“避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辨析这一对词语:①已然与未然,②有意与无意,③行为与事件。具体如下:

      “制止”的对象:[已经实施或正准备实施的][有意的][行为]

      “防止”的对象:[未然的][无意的或意外的][结果或事件]

      我们把表示“制止”义的“别+VP”格式叫A式“别”字句, 把表示“防止”义的“别+VP”格式叫B式“别”字句, 下文具体分析两类“别”字句在语义范畴上的对立及其句法表现。

      2.1 及物与不及物

      从及物性角度来看,语言中的动词大体可以分两个基本类别: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值得注意的是,语言当中还存在大量的这样的动词,它有两个功能,而在词汇形式上完全相同。它们既能够充当不及物动词,出现在不及物句中,也可以用作及物动词,出现在及物句中。 语言学文献当中把它们叫做“歧价动词”(ambitransitive verbs),也有人把它们叫假不及物动词、“变价动词”(labile verbs)以及“作格动词”(ergative verbs)等等。歧价动词,如汉语的“沉、破、灭、化、断、毁”,当它用作不及物动词时,如“灯灭了”,表示变化义,只带一个域内论元,即客体成分;它又可以用于使成结构,如“他灭了灯”,加上一个域外论元,表达使成语义,因而在形式上又像及物动词。

      (7)

      A

      B

       水流太大,怕堵不住,别堵了。 不要往下水道里倒垃圾,别堵了。

       这鱼今天不做了,别化了。 这雪糕你快点吃,别化了。

       炉子别熄了,我要烧壶水。 快给炉子添块煤,别熄了。

      例(7)的A式“别”字句中,只允许出现及物用法的动词,表示有意的动作行为,整个格式表示的是“制止”义;在B式“别”字句中, 允许出现不及物用法的动词,表示无意的结果或事件,整个格式表示的是“防止”义。

      同样,也有一些有歧义的动词,一个义项为及物动词,另一个义项为不及物动词。当它用作及物动词时,表示的是有意的行为;当它用作不及物动词时,表示的是无意的结果或事件。例如:

      (8) A B

      这(大堤/大桥)就别炸了。 气球不能吹得太大,别炸了。

      这药水味儿太大,别喷了。把塞子拧紧,小心别喷了。

      2.2 自主与非自主

      语言当中存在这样一些带有歧义的动词,既有自主动词的用法,也有非自主动词的用法。例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