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探源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景涛,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助理教授、博士。

原文出处:
语言研究

内容提要:

“屋漏”的得名之由一向引人关注,然而由于相关讨论多拘执于字形的表面意义,因而迄今仍然歧解纷呈。事实上,“屋漏”乃是裂变重叠的产物,既非原生形式,亦非合成词。来自语音形式和语义功能两个方面的证据均支持这一假说,文字形体亦可为此说提供旁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6 年 03 期

字号:

      《诗·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其中“屋漏”在《尔雅》、《毛传》、《郑笺》、《诗集传》中均被释为室内之西北角。学界对此没有异议。然而对于“屋漏”一词的得名之由却久无定论。郑玄说:“屋,小帐也。漏,隐也。”孔颖达同意郑玄的解释,他进一步疏解道:“屋漏者,室内处所之名,可以施小帐而漏隐之处,正谓西北隅也。”与郑玄同属汉代的另一学者孙炎持不同意见,他说:“屋漏者,当室之白日光所漏入。”(见孔颖达《毛诗正义》及邢昺《尔雅注疏》)两种说法均有一定道理,但“皆无所据”(邢昺语),所以晋代郭璞明知已有孙、郑二说在先但是仍然坚持说“其义未详。”

      郭璞、邢昺不肯接受孙炎、郑玄的解释是有道理的,因为无论是套用孙炎的解释还是郑玄的解释,“屋漏”的构词方式都殊不可解。先看郑玄的解释,郑玄将“屋”、“漏”二字分别解释为“小帐”和“隐”。按照孔颖达的说解,室内之西北角是设置小帐的地方,因此用表示小帐的“屋”字表示室内之西北角从情理上看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这样一来“漏”字的作用就无法理解了。“漏”字郑玄、孔颖达认为有隐蔽义。如果真的如此,它与“屋”字合在一起的字面意思就应该是“小帐很隐蔽”。这不大像是一个名词性合成词所应有的语义结构。据此可反过来推定郑玄对“屋漏”的解释可能有误。再看孙炎的解释,孙炎认为“屋漏”的意思是日光从屋顶上漏入室内西北角。准此,“屋漏”就是“屋顶漏下”的意思,一个表述式的合成词。“屋顶漏下”的语义结构可以表示“室内西北角”的意思吗?从语义上看很难说通,语法上也有很多缺失的环节。根据程湘清的研究,表述式合成词在先秦古汉语中极其少见,且当时为数不多的表述式合成词多是动词而非名词[1]。这一事实不大支持“屋漏”是表述式名词的看法。退一步说,即便当时表述式名词并不罕见,也不能证明孙炎的解释,因为那样的语义结构与“室内西北角”的联系实在太过牵强。

      总体来看,将“屋漏”视为合成词,孙炎、郑玄、孔颖达等人的解释应该是最能曲尽其意的了。然而这些解释实际上都是很成问题的。“屋漏”的得名之由即语源仍然是一个谜。本文拟从形态构词以及语音联系两个角度探索“屋漏”的语源。

      一 裂变重叠

      现代方言中有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一个单音节词在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跟另一个双音节形式相对应。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这种现象,并将这些双音形式称之为嵌1词、切脚词、分音词等[2—8]。从形成过程来看,这些双音形式实为重叠的产物,可称之为裂变重叠。裂变重叠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化”意义。形式上的特点是基式音节裂变为两个音节:声母保存在第一个音节里,韵母保存在第二个音节里;至于第一个音节的韵母以及第二个音节的声母则来自重叠过程中形态与语音的相互作用[9、10]。先来考察一些例子。

      (1)河北顺平话中的裂变重叠

      基式(单音节) 裂变重叠式(双音节)

      a)惊异(这不仅是一种心理活动,而且还往往带有身体上的反应,比如浑

      

      身抖动、倒吸冷气、起鸡皮疙瘩)

      b)形容动作敏捷、反应快

      c)t[h]wo[55]脱tu[55]lwo[o]衣袖或者裤腿儿因为下垂而覆盖住手或者脚

      d)t[h]wo[55]拖(注:“拖”字在晚期中古音中作t[h]a,正与后面的双音形式相对。这说明这一双音形式产生已经很久了。) t‘a[55]la[o]把后鞋帮踩在脚后跟下

      e)xwo[22]和

      xu[22]lwo[o]用手把碎屑等搓拢在一起

      f)(头发)卷曲

      在上引六对例子当中,单双音节的对应十分整齐:单音节的声母与双音节的第一个声母相对应,单音节的韵母与双音节形式第二个韵母相对应。比如在第一个例子(1)a中,单音节的声母与韵母就是以这种方式与双音节形式相对应的。此外,双音节的第二个声母皆为边音l-。单双音节的这种对应不是个别现象,相互之间在语音上的联系又是如此有条不紊,双音形式中还有共有的音段。这表明此种表面现象一定反映了某种性质的语言运行机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