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汉语非汉语研究相结合的必要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戴庆厦,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 100081)

原文出处:
语言与翻译

内容提要:

本文从两个角度论述汉语非汉语研究相结合的必要性:一是从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看汉语非汉语研究相结合的必要性;二是从我国的语言国情看汉语非汉语研究相结合的必要性。认为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结合,是发展我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结合点。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6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汉语非汉语研究相结合的必要性,我过去曾经发表过文章,也在一些高校中文系讲过,但总觉得言犹未尽。这是因为汉语与非汉语研究的相结合,虽属于语言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但涉及到对语言的认识,特别是对语言发展演变如何认识,而且还关系到怎样认识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的语言关系,怎样进行我国语言学学科建设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轻易就能认识到位的。汉语非汉语研究相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汉语研究结合非汉语;另一是非汉语研究结合汉语。在这里Q主要讲汉语研究如何结合非汉语的问题。论述汉语非汉语研究相结合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我今天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讲:一是从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看汉语非汉语研究相结合的必要性;二是从我国的语言国情看汉语非汉语研究相结合的必要性。

      1.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汉语非汉语的研究必须相结合

      随着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科学研究中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出现了几个新的趋势。这当中既有认识论的变化,也有方法论的变化。这种新的变化,促使汉语非汉语的研究必须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1.1 现代语言学发展的新趋势之一是,对语言的分析研究逐渐从单一角度、单一方法向多角度、多方法的方向转变。人们研究语言、认识语言,已不再停留在单一固定的模式上,而是追求多角度、多方法。多角度、多方法的语言研究,其实质是语言研究视角的扩大,这样做有助于对语言的认识更加接近客观实际。汉语非汉语研究的相结合,就是语言研究视角的扩大,符合现代语言学发展的新趋势。

      语言研究视角的扩大,有不同的层次。在语言内部结构上,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几个要素的结合是一个层次。研究视角的扩大,指的是研究语言中的某一成分,必须考虑到与其相关的其它成分,也就是要摆脱过去那种研究语音的不管语法,研究语法的不懂语音的偏向。语言的各要素,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在相互制约中存在,在互为条件中演变。因而,研究语言如果只是死守一个角度、一个方法是不可能接近真谛的。

      举个例子来说,藏缅语族语言(以下简称“藏缅语”)使动范畴的研究虽是个语法课题,但在研究中不能只困在语法范围之内,而要把语法点与语音、语义结合在一起分析、观察。藏缅语使动范畴的语法手段,有屈折式和分析式两种。屈折式是通过语音变换构成对立的,其中有清浊声母变换、送气不送气声母变换、松紧元音变换、不同声调变换等不同语音形式。不同语言存在的不同语音变换形式,是语音演变不同特点的反映。有的语言屈折式很少,成为残留,是因为语音简化引起的,如清浊声母对立消失、松紧元音对立消失等。由语音简化引起的屈折式退化,促使分析式的兴起。分析式是通过词汇手段表示使动范畴的语法意义的,既有语义问题,又有语法问题。由此可见,要较好地完成藏缅语使动范畴的研究,必须把语法与语音、语义结合一起。(注:参看拙作《藏缅语族语言使动范畴的历史演变》,载《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Vol.29No.1。)

      从语言演变的不同时期看,有现代语言、古代语言的划分;从语言的地域变体看,有不同方言的差异。因而研究语言,要顾及现代语言、古代语言、不同方言的关系。这是语言系统的又一层次。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下面一段很有见地的话:“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示出来。语言也是这样。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的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无论语音、词汇、语法,都可以通过对比来研究。”(注:参看1977年5月5日吕叔湘先生在北京语言学院题为《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的讲演。) 汉语研究许多人按这条路子去做,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也是这样。

      例如:胡坦先生的《藏语(拉萨话)声调研究》一文,(注:该文载《民族语文》,1980年第1期。) 通过拉萨话与藏语别的方言、古代藏文的对比,大致理清了藏语(拉萨话)声调产生、分化的条件和规律。藏语有三个方言,其中卫藏方言、康方言有声调,安多方言尚未产生声调。藏文产生于公元七世纪左右,是一种拼音文字,是按当时藏语的语音特点创制的。论文通过不同方言的比较,并与代表藏语七世纪语音的藏文进行比较,求出藏语如何由无声调到有声调、从声调少到声调多的演变过程。文中认为:藏语古无声调;拉萨话声调是后起的现象;影响声调分化的主要因素在于声母清浊对立消失、前缀音脱落、韵尾的简化。这是声调研究的一篇很有价值的论文。

      语言的内外,又是一个系统。语言内部,是指语言本体结构的诸要素;语言外部,是指制约语言发展、演变的社会、人文等条件。语言研究必须联系说这种语言的人的社会历史才能有成效,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里不再多说。

      从所研究的语言扩大到与另一相关语言相结合是另一层次。汉语与非汉语的结合,属于这一层次。一个个具体的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构成一个语言关系系统。所以要认识一种语言的真面目,如果只研究这个语言是不可能取得完满结果的。因为,对一种语言特点的认识,除了要对它进行深入的分析外,还要通过比较来发现单一语言研究所看不到的特点。有的特点,如果仅仅只停留在对一种语言的观察和分析上,往往难以发现它是个特点;但通过不同语言的比较,就有可能显示出它是个特点。

      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有多种,其中有的是亲属关系,有的没有亲属关系,是类型学关系,或是接触关系。其中,参考亲属语言的特点及其研究成果对语言研究具有特殊价值。亲属语言比较,一直是历史比较语言学使用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个方法是构拟原始母语和寻找一组亲属语言的历史演变规律所不可缺少的。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参考亲属语言的特点及其研究成果来研究自己所研究的语言,与构拟原始母语及寻找亲属语言的历史演变规律,不完全相同。前者是为了加深所研究的语言而采取语言研究视角扩大的做法,也就是为我所用的做法。通过亲属语言比较,往往能帮助你揭示所研究语言的隐性特点,区分出某一现象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