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智能与英语听说能力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南京 210095

原文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114名来自南京四所高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的音乐智能及英语听说能力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性研究,结果发现英语听说能力强和弱的学生其音乐智能有显著差异。鉴于此,中国的家长、学校及英语教师应重视发展学生的音乐智能,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这对促进他们英语听说技能的提高大有裨益。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引言

      1.多元智能理论。Howard Gardner(1983)在研究了不同对象的人脑与智能的基础上,提出“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其后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对其进行了补充与完善,使智商类别从原先确认的7种拓展到现在的9种,即: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数理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存在理念智能(Existential Intelligence)。他指出并不排除其他智能存在的可能性。

      该理论质疑了传统智力理论,认为(1)人的智能是彼此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能,而非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每个学习个体都有强项智能和弱项智能之分,而这些智能上的差异往往成为影响学习速度、方法和效果的重要因素。(2)每种智能都有自己的发展史和不同的高峰期。智能具有可开发性,而非一成不变。只要有适当的外界训练和个体努力,每个人都可以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能。(3)对智能的评价必须多元化,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而非在人为的非自然情景下由机器根据标准化答案评分。

      2.音乐智能。根据Gardner的解释,音乐智能是指对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包括对声音的节拍、高低、强弱、音色和音质的敏感性以及对这些元素所包含的情感意义的回应性)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任何人,只要听觉敏锐,唱歌时不走调,并能辨别不同的乐曲,就具有这种智能,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音乐智能发达的人一般受过专门的音乐训练或者对音乐有着直觉而全面的理解,节奏感强,有较强的辨音和模仿能力,包括歌唱家、作曲家、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制造乐器者和善于领悟音乐的爱好者。在九种智能中,音乐智能展露得最早,而且能够持续到老年期仍很旺盛。

      二、研究背景

      1.国外相关研究。有关语言和音乐的渊源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当时Rousseau(Moran & Gode 1852/1966:34)就提出语言起源于人类歌唱的能力。后来这一想法得到了Von Humboldt(1836/1988)spersen(1922)的认同。法国言语治疗专家Del Campo(1997)声称在口语交际中,所传达信息的15%归功于语音语调,即语言的音乐特征。Vaneechoutte & Skoyles(1998)则认为由于儿童具有天生的音调识别和复制能力,他们更多是通过音乐习得机制(music-acquiring device,MAD)而非Chomsky提出的语言习得机制(LAD)来学习语言;进而提出语言的音乐起源假说(musical origin of language hypothesis)。

      在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学领域里,Blanton(1962)研究了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接受音乐教育后是否在母语发音方面有影响。Wood(1990)取1983至1988年间在一所中等规模的大学入学的大约七千五百名学生为对象,调查了他们在Nelson Denny阅读测试中的成绩。这些研究者发现音乐发展和语言技能发展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无论年龄大小,学过音乐的学生在口语中似乎有更好的辨音及发音技能。另外一些研究者发现以有意义的应答轮唱训练为重点的音乐指导和“旋律音调治疗法”对语言障碍者有明显的作用,如Miller等(1979)对一名3岁的失语自闭症男孩开展的个案研究,Belin等(1996)对七名长期无法治愈的失语症病人的研究及Hoskins(1988)对十六名2-5岁且有一定语言障碍的学前儿童的研究。

      同样,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及外语的教学领域内的研究也证实了音乐对英语技能发展的有效性。例如,Murphy(1992)选取Music & Media一百首热门英语流行歌曲(1987年9月18日版)中的前五十首进行分析,指出流行歌曲所具备的简单、极富情感、指向模糊和对话般的特征使听者易于记忆。Christison(1995-1996)把发展音乐智能的活动引进课堂,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她先教学生" Skip to My Lou" Michael Row Your Boat" 这两首歌的曲调和歌词;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所学章节的内容填词并演唱。结果,许多学生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并发现所学的内容编成歌曲后更容易记忆。在学完天文这一章节后,一位学生甚至自己作词作曲,自带吉他演绎了他所理解的太阳系里的行星。Fonseca Mora(2000)则认为语言的音乐性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发音甚至于整个英语习得过程,因而推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旋律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