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白话作品中,《西游记》是使用“起去”最多的一部作品。共见32次。笔者(2003)曾说“《西游记》里‘起去’出现31次”,统计有误。 专题考察《西游记》中的“起去”,观测其使用情况,然后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问题,对于了解趋向动词系统中这个弱势成员来说,可以起到深化认识的作用。 一、《西游记》趋向动词系统中“起去”的配置 所谓“配置”,指句法结构上的配置状态。《西游记》中的“起去”,入句以后呈现三种配置状态:一为独用,二为直接后附,三为隔将后附。 (一)独用 独立占据动词位置,充当述语。例子共见4次。按出现先后的顺序,罗列如下: (1)祖师道:“你等起去。”(第2回) (2)判官喝令起去,上前引着太宗,从金桥而过。(第10回) (3)我们起去对母亲说去。(第13回) (4)行者道:“遣开山,不打你。”喝声:“起去!”(第33回) 上例的“起去”,不管是否跟别的词语连用,就句法地位而言,都独自充当了述语。 (二)直接后附 直接出现在动词后边,做补语,形成“V起去”。例子共见11次。例如: (5)好猴王,将身一纵,跳起去,一路筋斗,直至北下观看,……(第2回) (6)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第6回) (7)原来那个假身本是毫毛变的,却就飘起去,无影无形。(第49回) (8)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第58回) (9)众神、八戒、沙僧不解其意,被他抛起去,又都装在里面,……(第65回) (10)那瓶紧靠着身,也就长起去,他把身子往下一小,那瓶儿也就小下来了。(第75回) 上例出现了“跳起去”、“飞起去”、“飘起去”、“撇起去”、“抛起去”和“长起去”。其中,“跳起去”出现5次,除了第2回,还有第22回、35回、75回和88回;“飞起去”出现2次,除了第6回,还有第82回。“飘起去”等各出现1次。 (三)隔将后附 仍然是出现在动词后边,做补语,但动词和“起去”之间嵌入“将”字,形成“V将起去”。例子共见17次。例如: (11)孙行者一筋斗跳将起去,……(第17回) (12)要一百张桌子,五十张作一禅台,一张一张迭将起去,……(第46回) (13)行者忍不住焦躁,把金箍棒丢将起去,喝声“变!”(第50回) (14)这太子又弄出降妖法力,将六般兵器抛将起去。(第51回) (15)呼的一声,把个长老摄将起去,飘飘荡荡,不知摄去何所。(第64回) (16)那妖精幌的一声,把搭包儿撇将起去。(第66回) (17)那些怪见呆子凶猛,一个个现了本象,飞将起去,叫声:“变!”(第72回) 上例出现了“跳将起去”、“迭将起去”、“丢将起去”、“抛将起去”、“摄将起去”、“撇将起去”和“飞将起去”。其中,“跳将起去”出现11次,除第17回,还有第25回、29回、30回a、30回b、35回a、35回b、35回c、40回、44回和75回。“迭将起去”等各出现1次。 二、《西游记》趋向动词系统中“起去”的合群 所谓“合群”,指甲成员同乙丙丁等成员存在诸多共同点,彼此能和谐共处,不相互抵牾。在《西游记》的趋向动词系统中,“起去”相当合群。 (一)从三种配置状态,看“起去”的合群 在构成上,《西游记》的趋向动词系统是相当匀整的方阵,跟现代汉语基本相同。如表1: 上 下 进 出 回 过 起 开 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来起来开来 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起去开去 所列各词,全经核实,并非主观推断。 其中的“起去”,按三种配置状况一一检验查证,可以清楚看到,它在《西游记》的整个趋向动词系统中,跟其他双音节趋向动词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如表2: 独用直接后附隔将后附 独用直接后附隔将后附 上来+ + + 回来 ++ + 上去+ + + 回去 ++ + 下来+ + + 过来 ++ + 下去+ + + 过去 ++ + 进来+ + + 起来 ++ + 进去+ + + 起去 ++ + 出来+ + + 开来 -+ - 出去+ + + 开去 -+ - 上表显示,“起去”在群体中相当和谐。倒是“开来、开去”不怎么合群,后面再略加述说。 (二)从三种松紧倾向,看“起去”的合群 形式上的三种配置状态,决定了双音趋向动词AB在结合上的三种松紧倾向:一为可离析,二为通常可离析,三为不可离析。按这三种松紧倾向,把“起去”放到《西游记》的整个趋向动词系统中去勘比,又可以进一步了解到,“起去”跟其他双音节趋向动词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1.可离析 指AB之间可以插入一个名词,组结程度不紧。独用式,反映这一倾向。如“上来、上去”等→“上X来、上X去”等。 查《西游记》,可以看到:上山来(第8回)|上天去(第3回)|下山来(第8回)|下山去(第14回)|进里边来(第36回)|进他洞去(第21回)|出林来(第26回)|出门去(第3回)|回灌江口来(第6回)|回家去(第67回)|过船来(第53回)|过河去(第49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