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底播客概念进入中国迄今,各类播客网站、播客频道纷纷开通,大批播客节目广泛传播,个性的播客队伍日益壮大,互联网世界形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播客景观。著名的维基百科全书(Wikipedia)中的一篇文章更是把“播客现象”称作是“2006年中国内地网上的新焦点”。 播客具备WEB2.0时代传媒形态的一些典型特征,如自主的信息传播方式,以音视频为主的信息传播内容,与其他传媒形态的交融性等等。从发展轨迹来看,播客的来势甚至比当年的博客更为迅猛,这种新传媒形态值得我们关注。 一、播客的产生与发展 播客,即Podcasting,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04年2月12日英国《卫报》的一篇题为《听觉革命:在线广播遍地开花》的文章中。2004年8月13日,IPOD的发明者美国人亚当·科利开通了世界第一个播客网站——“每日源代码”(www.dailysourcecode.com),亚当·科利也因此被称为“播客之父”。 随后,因特网上掀起了一场播客风暴。有人在2004年10月使用" google" 进行搜索," podcasting" 的检索结果不足6000个;2005年7月该检索结果达到800万个,“播客”的检索结果有22万项。笔者在2006年3月同样用" google" 进行检索,发现“播客”的检索结果已经达到200多万项," podcasting" 的检索结果已经超过8000万条。迅速上升的检索结果数量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播客的迅猛发展态势。 当前,许多世界国际广电媒体网站甚至报刊网站,如美国迪士尼、ABC News、ESPN、美国公众电台(WGBH)、加拿大广播公司(CBC)、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等均已提供播客平台。2005年9月中开始,台湾中广流行网、Hito radio、News98、ICRT、台中电台、高雄港都电台等岛内北中南知名广播电台,也相继推出播客节目。 自2004年底2005年初迄今,国内出现了一批播客站点,土豆网、播客中国、播客天下等网站先后推出播客服务,反波、有一说二、聆听雨婷等播客已经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一批富有个性的音视频节目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播客在互联网上产生的影响甚至波及到传统媒体,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推出了《波歌播客秀》节目,北京文艺台推出了《播客风暴》节目,“播客”概念一时间沸沸扬扬。 尽管播客发展迅速,但当前对于播客的定义却并无统一说法。 Podcasting一词原是苹果电脑的" iPod" 与“广播”(broadcast)的合成,指的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音频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feed来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方法制作的音频节目。 实际上,“播客”一词所对应的英文有三个,即Podcast,Podcastor和Podcasting,我们所说的播客实际上也有多个含义,Podcast指与传统广播不同的iPod广播,Podcastor则指使用这一传播方式的人,而Podcasting指的是这一个性化的传播方式,即指这一传播形态。除了“播客”外,与Podcasting对应的中文名字还有“爱波”、“广波”、“波刻”、“网播”、“聚播”、“随身播”、“自由播”等等中文译名,这些名字一方面有音译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形象表现出播客这种传播形态的特点。 在实际发展中,Podcasting逐渐成为一种互联网上的传播形态。人们只需要一个麦克风、一个摄像头、一个连接因特网的电脑和一个操作简单的编辑软件,就可以在播客网站或播客频道申请自己的播客空间,发布音视频节目,并且能够通过RSS定制自己需要的节目,使用电脑、手机、PDA、MP3、MP4等多种终端收听收看。当前传媒形态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交叉和融合的趋势,从广义的角度看,一些博客网站中的音频博客和视频博客也属于播客,播客与网络电台、网络电视也有相当的融合。 作为传播形态的播客 在WEB2.0时代的大背景下,以个人为本的理念的盛行,RSS、博客(blog)、维客(wiki)等传媒形态的流行,宽带网络的发展和互联网用户对音视频内容的需求,这些条件使得播客的横空出世成为一种必然。以音视频为主要传播内容的播客传播形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宽带的进一步普及和数字传媒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空间的播客传播形态将大有作为。根据美国MACWORLD关于“播客”用户的调查:已收听“播客”的占32%,准备用“播客”的占28%,不感兴趣的占24%,根本不知道“播客”的只占16%。 二、国内的播客网站现状 网站分类 按照播客宝典的分类,当前国内的播客站点主要有几类: 一是播客门户站点,为“播客”提供网络空间,影响较大的有:土豆网、波谱播客(原为播客天下)、播客中国、麦爸、爱播网、中国播客网、华聚播客网、播客中国天网网络电台、易播中国、播行天下、派派播客、新广播网、木狗播客、播客帝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