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电视节目和频道的收视走势,帮助分析栏目收视波动的原因,帮助判断有无必要对栏目进行调整甚至改版,这正是满意度研究的商业价值所在 对于国内电视台来说,建立科学的节目评估体系是一个刚刚开始的新课题。早在2002年,中央电视台率先建立节目评估体系,通过科学的测评标准,使节目管理由模糊、定性向清晰、定量转变,使管理向精确的方向迈进。随后出台的《中央电视台节目评估体系方案》和《中央电视台栏目警示淘汰条例》引起了业界的震动。之后,国内大多数电视台陆续搭建自己的节目评估体系,由于评估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参评栏目的数量差异,各台节目评估方法大同小异,但真正称得上体系的寥寥无几。 目前各电视台的节目评估主要是对栏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考量。评估体系大多都包涵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大块。客观指标以收视率为主,主观指标以专家意见、观众满意度为代表。收视率反映出不同栏目收看观众数量的多少;满意度则从观众对栏目喜好的态度反映出栏目质量的优劣。 我国内地从1998年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电视观众满意度调查,发展到现在,观众满意度研究已经走过了7年多时间,满意度调查的抽样范围、方法和调查内容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意识到观众满意度研究的重要性,开展了观众满意度调查,并将其纳入节目评估体系中。但另一方面,不少电视台在搭建节目评估体系时,对满意度的重要性仍有不少困惑。事实上,到目前为止,部分电视台对满意度的了解仍非常有限。 观众满意度调查的缘起 观众满意度测量的是观众对节目质量的主观评价和态度。它起源于二战期间,英国广播公司(BBC)对其广播节目进行调查,了解观众对电台节目的喜好;上世纪60年代末期,欣赏指数被引进电视领域,用来衡量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评价;到上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为比较成熟的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在不同的国家,它有着不同称谓,如“欣赏指数”(Appreciation Index)、“享受指数”(Enjoyment Index)、“兴趣指数”(Interest Index)等。 1991年,香港正式引进“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主要用于表彰和鼓励优秀节目,主要是公共电视(香港电台)在使用,每年还举行电视欣赏指数调查最佳节目颁奖礼。 1998年,中央电视台率先委托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开展满意度研究。 国内当前观众满意度研究现状 经过长达7年的发展、完善,国内满意度调查项目已具备以下特质: 满意度是各电视台专属的评价指标 收视率目前是各电视台通用的、衡量节目质量的公共标尺。各个电视台通过收视率软件,可以获取自己、乃至竞争对手的收视数据。但满意度不一样,它是电视台专门委托的调查项目、是为某个电视台量身订做的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内容、取样范围、访问方式等则视委托方的具体需求而定,主要针对委托方希望了解和评价的频道、栏目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一般为该频道、栏目的主要覆盖区域的15~69岁电视观众(青少年节目满意度调查例外)。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公司针对全国所有频道、所有栏目进行长期的连续跟踪调查。 吸取国外最新研究成果,提高研究精度 比较分析国外不同版本的“欣赏指数调查”以后,内地的观众满意度调查选择英国BBC的欣赏指数调查为范本,借鉴了香港进行欣赏指数调查的一些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在调查方法、内容方面做了一些调整: 首先,不采用香港的电话调查,而是采用入户访问的方式。其次,满意度调查的对象是收看过该频道、栏目并对之有印象的观众。这就意味着所有参与满意度评价的栏目都是由自己的对象群给自己做的评价,避免了大众化栏目满意度高、小众化栏目满意度低的缺陷。再次,满意度调查不仅仅限于对频道或者栏目的打分,还深入探寻了观众对哪些方面满意、对哪些方面不满意。最后,为了获取全国电视观众的意见,我国内地调查范围遍布全国中心城市、一般地级市、县级市和县。例如中央电视台每次满意度调查的样本量都在1万以上。 丰富满意度体系,加强解释力度 从内容来看,目前内地电视观众满意度调查涵盖的内容比英国和香港的欣赏指数要宽泛得多。国外和香港的调查往往是点到为止,只关心观众所打出的满意度分数。而内地的满意度调查内容不仅包括对电视节目和频道进行满意度评分(相当于欣赏指数),还针对观众最近一定时期收看过的每个栏目、频道逐一进行满意和不满意的原因分析。利用满意度调查的结果,电视台不仅能了解各频道、栏目的总体满意程度和排名情况,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各个栏目、频道的卖点和主要不足,为栏目、频道的改版提供了更多操作性的参考意见。 观众满意度的意义和价值 唯收视率评价不利于频道、栏目健康发展 当前很多城市台、省台的综合考核、乃至节目编排设计,都是唯收视率主义,“什么内容看的人多就播什么”、“收视率低的栏目就淘汰”。中国电视界目前从“唯主观”走向了“唯收视率”的另一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