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布尔迪厄曾经指出,话虽是自己说的,但谁也不能肯定自己就是这话的主体。虽然一般情况下,受众感觉新闻中的思想、情感就是从原始素材中、从记者心中自然产生的,就像沼气源于湿烂腐败的植物一样,自然地升腾。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记者真的是新闻的说话主体吗?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新闻来源、刻板印象、文化传统等多个角度进行考察,限于篇幅,本文仅从新闻来源和刻板印象两个角度进行论证。为便于论述,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话语这个概念。 一、话语与新闻话语 对于话语这个概念,最初的学者都是从语言学的范畴对它进行界定的,认为话语是说话者或作者在某个语境中用来表达思想或实现意图的词、短语、句子和语段、语篇。 后来由于社会语言学家、哲学家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话语的关注、探索与研究,话语这一概念才摆脱了原来语言学这一狭小的范围,并被界定为符号化于语言中的意识形态,从而投进了社会语境的怀抱。如阿尔都塞的学生米歇尔·拜肖指出,话语是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话语意义的深处“与纯粹的语言学财产毫无关系”。(注: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309页。) 至此,可以从表层和深层两个层面对话语进行分析和界定:从表层的产生机制与形式来看,话语是说话者或作者在某个语境中运用语言系统表达思想情感或实现意图的口语或文本;但从深层的社会语境来看,话语不仅仅是它已说出的东西,还是它没有说出的东西,即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的逼迫出场。 既然如此,话语就存在一个代表谁的思想、意图或者说意识形态的问题,也就是说话主体的问题。正如社会学家戈夫曼所指出,话语的形成在很多情况下涉及三种角色:①“委托人”、“创始人”,即拥有某一主题、立场或态度并委托他人撰写的人;②“编码者”,即主题、立场或态度的编码者,即写作者;③代言人。显然,这里话语代表和实现的是“委托人”、“创始人”的思想和意图,因此,他才是真正的说话主体。 显然,无论从表层还是从深层看,新闻作品都是话语的一种,可称之为新闻话语。 二、新闻来源与新闻的说话主体 在美国学者进行的一个实验调查中,当记者被问到他们会如何报道一个假设的新闻事件时,结果发现影响记者的职业判断更多的是新闻来源的暗示,而不是自己的意识形态。这说明新闻媒体、记者更多时候是在新闻来源膝下绕来绕去的“宠物狗”,而没有担负起社会“看门狗”的角色。 1.作为新闻话语主体的新闻来源 如果考察那些肩负传达信息使命的人是怎样接受信息的,又是如何生成话语的,我们将发现,他们只不过是接受了其他传达者传达的信息,并利用各种引语形式把其他传达者的话语转换成了自己的话语。如弗吉尼亚州一家核电厂发生了放射性气体泄漏事故之后,公司马上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声称电厂只是向空气中排放了少量的放射性气体。果然,紧随其后的新闻用公司发言人的话报道:“这不像‘泄漏’那么严重,而更像是向空气中打了个‘嗝’”。又如2003年1月7日,《南方都市报》发表了一则新闻《影响恶劣 深圳警方要严惩“跳楼秀”》,随后《南方都市报》又于1月11日发表评论《不该惩戒“跳楼秀”吗?》并且还在此文中抛出“赤贫贵族”的概念。从报道可以知道,“施工方中铁二局深圳公司”和“深圳警方”通过《南方都市报》对民工借自杀维权的行为进行了“另类”建构,即把民工为讨要工资或劳资纠纷而引发的跳楼事件定性为“跳楼秀”,把无权无势又无话语权而只能靠自杀维权的民工定义为“赤贫贵族”。 新闻来源,尤其是官方的新闻来源,作为新闻报道中真正的说话主体绝不仅仅体现在个别的案例上。有人对宣称新闻最自由的美国的两家最著名的报纸——《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新闻内容进行了研究。作为在过去的25年里一直位居美国新闻出版业榜首的报纸,人们一般认为它们采写的新闻受官方影响的可能性最小。因为它们拥有庞大的新闻采编力量,这使它们无需依赖官方的新闻稿或通讯社的稿件。而且这两家报纸以富有批判性、自由主义以及敢于揭露政府阴谋闻名。然而这项研究发现:这两家报纸也是记录政府官员言行的主要报纸。政府官员(包括国内或国外)是近3/4重要新闻的来源,而只有1/6的新闻源自政府之外。只有少于1%的新闻是基于记者们自己的分析。70~90%的新闻内容都来源于新闻制造者们完全或基本控制的形势。(注:〔美〕兰斯·班尼特:《新闻:政治的幻象》(杨晓红等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版,153页。)这就是说新闻的内容主要是新闻来源提供的准备好的信息。新闻来源的这种准备既包括规划未来的新闻议程的长期战略,也包括决定“今天想让新闻媒体报道什么以及怎样报道”的每周或每天的定期会议。 由上可知,作为说话主体的新闻来源,掌握了对事实进行定义、设定解释框架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设定框架,其实就是选择、突显并重组部分事实以再现、建构某一社会事件,并进而形成认知这一事件的“知识”。正如美国著名的政治传播学教授兰斯·班尼特所指出:“一种事实成为主流以后,主流的事实看起来就像是客观的了。就是由于没有另一个可信的观点与之竞争,所以自己怎么说都可以被称为是客观的了。”(注:〔美〕兰斯·班尼特:《新闻:政治的幻象》,246页。)因此,新闻不一定代表“真相”,只不过是新闻来源所决定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