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天气预报节目安排在综合新闻之后,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将天气预报放入新闻节目当中作为一个常规的子栏目播出。从这个意义上说,天气预报就是气象新闻,特别是当天气有异常变化时更是重大的气象新闻。因此,做气象节目也应该要有新闻观念。 气象节目要准确就应该强调新闻时效观念 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律是真实准确(真实性)和快捷迅速(时效性)。气象节目同样也应如此——将天气变化的信息准确而快捷地传递给观众是气象节目存在的意义所在和维持其权威性的根本保障。“天有不测风云”,瞬息万变总是大气的基本物理状态,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不会有一刻的消停,这就导致了“失误”问题的出现:一个频道中每天为数不多的几次预报节目很难跟得上天气形势的变化。换言之,天气变化了,气象部门的预测即便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但受气象节目播出时段和播出频次的制约,我们仍然很难将天气变化的最新情况及时地告诉给观众,或者说我们告诉观众的只不过是有关气象的“旧闻”,这就致使气象节目“失误”频频,准确性和权威性大打折扣。 以上问题的出现使我们可以这么认为,由于大气状况的瞬息万变性,在气象节目中“真实准确”与“快捷迅速”之间更具有特殊的依存关系,预报的准确性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发布、更新的速度,这在短期天气预报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那么相应地,增强气象节目的新闻时效观念,加大预报的播出频次,缩短每次预报之间的间隔期应该说是提高天气节目准确性的比较有效的解决之道。这一点在中央台新闻频道《天气资讯》栏目中已经有所体现。2003年与央视新闻频道一道出现的《天气资讯》每天播出19次,即大约每隔一个小时左右就要播出一次,其中首播16次,重播只有3次。在如此大的播出频次和更新速度之下, 不仅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不同时段收视需求,而且基本上可以做到将大气变化情况“一网打尽”,使气象节目的准确性得到提高。而在美国和加拿大,甚至出现了专门的气象频道24小时不间断地为人们提供天气以及跟天气有关的各种信息,对气象的监控可以说达到了实时滚动播报的程度。应该说,我们的气象节目离此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也给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 气象节目要有服务针对性就应注重新闻价值观念 气象节目作为公共信息类节目是以普通大众为服务对象,核心应该落在“大众服务”上,大众的关注和需求就应该是气象节目的视线所在。如果某地天气异常而我们的气象节目对此却无动于衷,甚至大谈其他地区天气如何如何,对观众而言它是没有价值的,自然也就不愿意看。将新闻价值观念引入气象节目目的就是要提升气象节目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让气象节目从观众关心的身边事做起,从观众关注的焦点、热点做起,留住那些手中攥着遥控器正在搜寻电视节目的观众,并让这些观众“习惯于”收看我们的气象节目,如此,气象节目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但值得考虑的问题是,全球气象每天变幻万千,什么样的内容才有资格进入气象节目的视野?气象节目选题的依据是什么? 一般而言,除了我们上面强调的时效性以外,新闻价值还包括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素质,气象节目是气象新闻,那么这些素质在气象节目选题时同样具有参考意义。比如说重要性,2004年末发生在印度洋的一场海啸造成了十多万人死亡、失踪以及难于统计的破坏和损失,全球为之震惊,毫无疑问这是重大的新闻事件,当有关新闻报道铺天盖地的时候,气象节目没有理由对此保持“冷静”和漠视,因为灾害的“罪魁祸首”来自于大自然,属于气象的“管辖”范围,是重大的气象事件,气象节目对其保持持续关注并作出详尽深入的解释无疑可以满足人们震惊之余的各种追问,如海啸是什么、它怎么形成的、还有没有再次发生海啸的可能、如何建立预警机制等,这是大展拳脚的好机会,但我们的气象节目对此关注并不多,不能不令人遗憾;再比如说显著性,它也应该是气象节目选题时的重要参考依据,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凤凰卫视在《凤凰气象站》中适时地推出了《“两会”天气预报》,对“两会”举办地北京的天气情况进行了突出播报、重点处理,这实际上是一种借力打力的方法——借“两会”的显著性以提升人们对《凤凰气象站》的关注度。至于接近性,气象节目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因为对于绝大多数观众而言每天收看气象节目的第一目的就是想了解自己居住地的天气情况,为自己的衣食住行、生活安排提供直接参考,因此气象节目应该贴近观众,以观众的“身边事”为主旋律,尽可能体贴入微地满足他们多方面的信息需要,如提供降水指数、空气指数、穿衣指数、花粉指数等,在这一点上应该说地方台比中央台具有更大的优势和发挥空间。 气象节目要使信息传播更有效就应该有新闻传播观念 在解决了“说什么”的问题之后进一步需要解决的是“怎么说”的问题,因为“怎么说”会直接影响到信息传播的效果。 相信经常看气象节目的人对这样的语句都比较熟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在青藏高原东部有暖湿气流活动频繁,西风带附近有低压槽形成并有逐渐向东扩移的趋势,导致从青藏高原上空到长江中下游上空有大量降水云系存在,在其影响之下,江南地区的阴雨天气可能持续到10日前后”。长长的一段话尽管科学性和逻辑性都很强,但观众最需要的信息却反而被淹没在过多的专业术语之中,不利于理解和记忆。如果能用一两句通俗的话直接鲜明地把天气的特点说出来,相信其传播效果要远远胜过辛苦的分析解释,但偏偏这种“气象八股文”却十分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