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条、189亿条、900亿条、1500亿条,这是新浪网上公布的2000年至2003年中国全年短信量的统计数字,其增长速度可谓惊人。两年前用手机发短信可能还只是追求时髦人士的选择,而到2003年春节期间全国拜年短信息超过50亿条,采用手机短信息拜年的占被调查者的35.1%,短信息拜年已成为手机用户的首选拜年方式。(注:资料来源见:http://www.zijin.net/)短信已经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短信拖动经济发展的力量也不可小觑,2002年以来,新浪、搜狐和网易3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网络公司的股价开始猛涨,网易涨了近25倍,搜狐涨了近15倍,新浪涨了约7倍,而在前两年,搜狐还曾两次面临被纳斯达克摘牌的危险,网易更是被停牌了4个月。(注:资料来源见: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3-05-27/1713191570.shtml)这股起死回生的神奇力量正是短信,据了解,对于这三大门户网站来说,短信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至少在30%以上。(注:资料来源见:http://www.ccnt.com.cn.html/duanxin/sec.htm?id=56&fn=今年短信将超1500亿条) 两年前还默默无闻的手机短信似乎一夜之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业界、学界惊呼“第五媒体”出现了。暂且不论“第五媒体”这一说法是否规范、专业,它至少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与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及网络媒体一样,短信已经或正在渗透进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本文认为,作为一种主要用于人际传播的媒介,短信基于自身的特征以及它与互联网相生相容的关系,其崛起将会加速目前业已存在的传统大众媒体小众化的趋势,并引领人类社会步入到一个小众化传播的时代。 一、短信简述 短信(Short Message,简称SM)实际上是由通讯公司提供的一种将手机的通话功能和寻呼机的寻呼功能合二为一的服务。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特丰的GSM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成功。在中国,1994年移动通信网络就具备了发送短信的功能。(注:资料来源见:http://www.ccnt.com.cn/html/duanxin/sec.htm?id=57&fn=拇指经济的迅速崛起的前因后果)目前发送短信的方式主要包括手机向手机直接发送和通过互联网向手机发送两大类别,其中后种方式又可以分为使用网络寻呼机ICQ发送、通过QQ的“移动OICQ”功能发送以及通过网站在WEB页面下发送3种。概括起来,短信有如下特点: 1、用户基础庞大。全国现约有2.1亿手机用户,其中80%以上的手机支持中文短信息的接收功能。中国现至少有5500万人使用手机的短信息服务。(注:资料来源见:http://www.ccnt.com.cn/html/duanxin/sec.htm?id=69&fn=手机短信成为2002年影响中国青年的十件大事) 2、收费低廉。不管是市内还是长途,每发送一条短信息仅收0.05元至0.10元,接收短信息不需付费。 3、内容丰富。短信息一般可以分为言语类、图片类、铃声类三种,目前占大多数的是言语类短信,其内容无所不包,有日常联系、节日祝福、幽默笑话、新闻信息、商务信息、生活信息(如天气预报)等等。现在各大网站又推出了彩信业务,使得短信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4、短小精悍。不管是图片和铃声类短信息,还是言语类短信,大都篇幅短小精悍,内容通俗易懂。 5、随时随地。用户在向其他人发送短信息时可以较少考虑时间和空间上的因素,因为发短信时并不要求对方接听,发出的短信息可以存储在短信中心的服务器上,一旦对方开机,短信息就能被自动接收。 二、小众化传播以及大众媒体的小众化趋势 20世纪60年代以来,遍布全球的左派运动陷入了低潮,人们对政治和民主普遍失去了信任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消费主义浪潮及其现代化进程带来的人们对科技决策的怀疑和对自身生活状态关注的日益高涨,人们日益失去了对人类整体命运的关注,彼此逐渐疏离,躲进了一个人或一个小团体利益的小圈子。(注:[英]安东尼·吉登斯著,赵旭东、方文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这种分化的直接后果导致原来一元或二元的社会结构被打破,人们形成了越来越多元的价值观,整个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异质化和去中心的特点。所谓的“大众”越来越难以找到共同关注的焦点和彼此沟通的话题,小众化或者说分众化传播便适时而生。 小众化传播是相对于大众传播而言的。19世纪30年代,随着廉价“便士报”的出现和电报的发明,人类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在大众化传播时代,受众被看成是一群基本同质的没有分别的人,他们只能被动地在传媒组织单方面提供的信息范围内进行选择和接触。而在小众化传播时代,受众不再是笼统意义上的一群人,而是按照年龄、性别、种族、收入、职业、教育水平、居住区域、兴趣爱好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媒介根据不同群体的特征提供其需要的信息,也根据同一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信息。我国学者黄旦教授对小众化传播作过一些归纳:“第一,内容更加专门化;第二,接受者更为自由、主动,富有选择余地;第三,传播者必须更加关心和了解接受者的各种需要;第四,利用‘电子报纸’、‘电视报纸’等新型媒介进行传播的传、收双方,都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注:黄旦:《新闻传播学》,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页。)笔者将小众化传播的特点归纳为以下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