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新闻的写作形态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原文出处:
中文自学指导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0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网络传播改变了社会阅读方式的同时,网络新闻改变了新闻文体的形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被称为“新媒体”的传播平台——诸如手机报纸、QQ、BBS、RSS、XML、BLOG等多种数字化的信息交互技术和新闻内容聚合器软件——的出现,使网络新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数字化新闻的写作形态转型。调查显示,新闻的准确权威性、深度系列性、新闻发布速度和来源的广泛性是网民最为关注的三个网络新闻的本质要素。因此,对于数字化新闻的写作而言,如何做到提高可读性与阅读的效率,是一个基本的考量基准。

      所谓的数字化新闻,在本文中专指在由网络新闻媒体撰写与发布的新闻,而不是如目前网络媒体中各个网站上常见的行状:沿用平面媒体的思维方式,转发剪贴来自传统媒体的新闻。后者只是在传播手段上发生了变化,没有充分注意到网络受众特殊需求,没有按照网络新闻的特殊规律写作,这对网络新闻的传播产生出种种阻滞效应。从实践上看,不按传统规范的网络新闻写作形态,至少有这样几个特点:1.新闻更新的即时性与全时性;2.文本形式上的注目性与方便性;3.文本主体阅读上适宜浏览和接受效率;4.文本传播上的便于链接与被链接。这些“新规范”正是数字化新闻适应与遵循网络生存规律而产生的。

      一、新闻更新的特殊性:即时性与全时性

      新闻文本必须有完整的历史向度,还要对特定新闻事件的后续进程保持恒久的兴趣,而时效性则要求网络新闻本身内涵具有适当的时间跨度的影响力。传统媒体的新闻更新速度一般以天为单位,而网络数字化新闻的更新具有即时性与全时性的特点。网络新闻作为瞬时性文化产品,其生存周期很短。在追求时效性同时又要注重传播质量,这就要求网络新闻写作根据相应的网络传播法则形成新的文体。网络新闻媒体不仅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对个新闻别报道的时效性,同时,作为一个全天候的媒体,在所有新闻报道中争取最强的时效性。因此,即时性与全时化的特点,决定了数字化新闻最突出的是有进行时态要素。

      得益于即时性传播的特点,网络新闻对时效性的追求较之传统媒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相比较传统媒体的新闻写作体例,网络的数字化新闻几乎是逆向表现的。如在网络上滚动播报的即时新闻中,出现了大量动态的、零散的、即时的快讯,用于连续对一个公众关心的主题加以报道。常规新闻导语的“五要素”或“六要素”规范,在这类滚动播报的即时新闻中基本被弃用。例如,2005年7月26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新浪科技3分钟内相继发布三条快讯:“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动机点火”;“发现号航天飞机飞离发射架升空”;“发现号航天飞机助推器分离”。这三条快讯全部加在一起不足40字,但是却包涵了“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升空”这一“生死时速”新闻的核心要素。这从及时性与全时化角度说,纸本媒介是完全不能相与比肩的。

      新闻“新”与“旧”的处理,是衡量传媒传播价值的指标。受众总是渴望知道最新的信息,以此来及时了解自身所生存的社会。数字化新闻的及时性与全时化特点,就能满足受众求新的心理。“根据美国作者的归类,延期付酬新闻(诸如公共事务、社会问题、经济事件、教育和健康)不仅遭到了即时付酬新闻(诸如漫画、腐败、事故、灾难、运动、娱乐、社会新闻和人情故事)的排挤,而且,正如这两类新闻的名称所反映出的,读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少。最终,新闻报道不得不装扮起来,从形式到风格都近似于故事叙述(新闻故事),事实和虚构之间的严格界限日趋消失了。”[1](P195—196)

      但是,即时性与全时化的要求是相对的,因此,对于过度地即时化方式也有不同的声音表示质疑:对于受众来讲,是不是一味地“新”就最有价值呢?将一条新闻事件按照时间的分秒进度拆分成若干条报道的做法,对于新闻本身来讲,有什么意义呢?对于受众,除了“眼花暸乱”“目不暇接”的感觉外,还能获得什么呢?是不是一味地最“新”就最有价值呢?是否需要这种看上去是对网络即时性最大发挥,而实质却是浪费受众注意力、破坏受众逻辑感与整体性的传播方式?美国MSNBC.com网站的技术编辑乔纳森·杜博(Jonathan Dube)也告诫说:“读者很少注意到或在意谁是(播报的)第一人。人们想知道的不只是发生的事情,而是事情为什么重要。所有的信息源现在已经在那里了,解释新闻最好的网站将取得最终的胜利,写作与编辑你所有的故事要把这一点放在心上。”[2]

      即时报道的海量传播,使海量新闻更加迅速地增加。海量是网络媒体的一大优势,但没有得到有效展示的新闻,数量再多也没有多大的传播效果。海量新闻本来就对有效展示带来挑战,况且,受众上网阅读新闻除了获得信息的量的满足,更希望对深层次信息的质的满足,他们希望网络能够更多地提供对信息的评介、分析的深度报道,而不是零零散散的“新”信息。当新闻过于在即时性上炫技时,当追求简单、快捷、全面的“机器人新闻”过于泛滥时,受众会因为某些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将目光转向门户网站,追求精深的新闻。因此,海量和精深两者必将优势互补,共同作用于及时性报道的新闻上,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

      网站发布新闻时,常常不是一次性地播报,而是在不同的层次中逐渐展示出完整的内容。层次化与网络化是新闻发布后的状态,也是新闻资源循环再生时的形态。层次化、网络化,这些新闻组织的特点,最终是通过层次化的新闻作品、专题和新闻网页等几个层面的手段来实现的。对于网络新闻报导而言,新闻的“深”与“浅”主要是指报道组织的深入程度。如果网络的“超链接”与强大的“数据检索”功能没有被充分运用,新闻报道鲜有背景资料的支持,以单篇形态呈现的新闻报道就会显得单薄且无深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