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教育”本土化要慎行 唐启秀/潘广成 多元文化教育兴起于西方的民族权利运动,并逐渐发展为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但是,“多元文化教育”实为西方国家解决移民问题而在教育上采取的一种策略,含有西方国家主体民族对外来的或弱势的族群“施以恩惠”的潜台词。 我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借鉴多元文化时需要慎重考虑。也就是说,在多元文化“本土化”问题上要找准中国国情和民族特色的切入点,把公正、合理、科学的多元文化理念反映在民族教育过程中,既要反对以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试图以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取代中国民族教育的西方自由化观念,也要反对拒绝接受别国先进经验的自我中心观。这就要求我们在少数民族教育问题上,必须吸收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在课程设置方面严格把关,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做好师资培训工作,使教师能够发展和贯彻执行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模式。制定相关法律,充分保障所有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 摘自:《贵州民族研究》(贵阳),2006.3.50~54 论“教育资源学”创生的必要性 王伟清 教育资源是教育实践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统称,是保证教育正常运行的条件。我国是一个教育规模庞大、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但在教育资源短缺的同时也存在惊人的教育资源浪费以及资源配置或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教育资源学是研究教育资源的本质、分类、规划、配置、管理、抑制浪费及各类教育资源的性质、特点、功能、分布、开发、利用、评价等规律的科学。 教育资源学的创生有利于全面、系统地认识各种教育资源;有利于优化教育与教育管理理念的结构;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教育资源短缺与浪费矛盾的解决;有利于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决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有利于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以及学科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摘自:《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湘潭),2006.4.119~123 教育的公共治理:现代性的境遇及其超越 潘希武 教育的公共治理在现代性条件下所遭遇的一切困境是由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决定的,它表现为官僚制生产与教育市场化之间、科层管理与民主参与之间、标准化管理与人的多样性需求之间、教育全球治理与地方治理之间等方面的紧张关系,上述这些矛盾的存在归根结底是由于教育治理中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矛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超越而不是完全抛弃教育管理中的官僚制;如何定位教育管理中的政府限度问题,而不是把公立教育的质量问题完全归罪于官僚制,归罪于政府的权力。因此,教育治理理论与实践仍然需要自我检讨与自我完善。 不管我们对教育公共治理的现代性境遇作何解释,公共性恐怕不可以失落,只有在公共性充分体现的过程中,私人性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摘自:《教育理论与实践》(太原),2006.7.13~16 教育对区域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与对策 熊丙奇/黄培清/全林 我国区域人力资源流动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教育因素对区域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落后教育环境下的“教育移民”和“低龄辍学”;“读书、考试、升学、上大学、找好工作”的教育模式导致“读书无用”与“人才流失”并存;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下的“升学移民”和“教育福利”。 根据教育因素对区域人力资源流动产生的影响,应实施推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教育改革,改革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努力在公平的基础上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个公民都能平等地获得教育机会和同等质量的教育;转变农村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在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同时,认真开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提高当地人力资源的素质。 摘自:《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3.104~108 过度教育、逆向选择和制度创新 周翼翔/王学渊 过度教育是指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超过自身的工作需要或者劳动者所接受的教育超过社会的吸纳能力而造成知识失业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普遍存在的。 过度教育对整个社会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它导致知识失业,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由于过度教育,使工人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从而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劳动者收入方面,尽管受教育水平有助于收入的提高,但过度教育的收益率小于工作所需要的收益率,与接受教育所消耗的社会资源相比,过度教育并不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过度教育虽具有相对性,但其形成过程具有绝对性,要改变过度教育的状况,必须进行适度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以减少过度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摘自:《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太原),2006.2.10~13 发展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思考 陈文芳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从而也就加入了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行列,但目前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教育服务贸易,提高我国在世界教育市场中的份额,是一个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某些体制性障碍成了制约教育发展的羁绊,不适应加入WTO将教育作为贸易来发展的需要,我们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教育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及法律法规建设,使我国教育真正驶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其次,要正确认识教育服务的市场化与产业化问题,强化教育机构营销意识,把我国的教育推向市场,这样才会不断扩展我们的教育规模,发现新的教育需求,发现新的教育市场、方式和对象,提供各种令人满意的教育和培训服务。第三,要加快教育品牌建设,走教育服务品牌特色化道路。特别是在教育全球化的今天,教育机构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在教育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教育机构加强对品牌建设和管理是在国际市场上维持教育机构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