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10期摘刊的三篇文章:一篇是北师大王策三教授所写《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另两篇系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和博士生张正江老师分别撰写;钟的题目是《“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原文题为《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张文题目是《素质教育是轻视知识的教育吗?——与王策三先生商榷》。据说这两方对话已可看作我国目前支撑教改的两个学派。不论是学派,还是对话或辩论,都要应用教育哲学、教育原理、教学论、课程论诸多理论。笔者不熟悉这些理论,自然不想参与其中。但由于建国后一直在高师任教并钻研外语教学50多年,而且曾在许多省、市、区的不同中学参观学习,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也有类似“一叶知秋”式的体验。所以写作此文,为王—钟对话提供一点读者反馈,其内容共有六点。 一、双方论点的原始根据相同 双方证明自己正确和判断对方错误的原始根据,都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佐以高级领导人相应的讲话。这是对话的立脚点,双方既不愿、也不能离开它。其原因不仅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权威性,还在于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继承了中华大一统文化。因为中国自秦建皇权和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大一统文化。它是我国56个民族能够共创中华文明并对外来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式融汇潜能的机制,是我国人民酷爱统一、厌恶分裂、重群体、献个人等等美德的渊源。上世纪70年代文革时期,两派红卫兵都用毛主席语录攻击对方,也从负面反映了中华大一统文化对学人思维的制约性。所以本文也将以中央文件为鉴别自己认识的衡器。 二、双方基本观点相近 笔者理解,双方的基本观点都肯定了素质教育。只是王方认为,素质教育已内包于全面发展教育;钟方认为,素质教育是为克服应试教育而产生的全新性的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文件》)制订于1999年6月13日,(注:《文件》首刊于人民日报1999年6月17日①版,刊前于9月16日报导了朱镕基总理主持、中共中央常委全体参加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简介了决定的要点和江泽民总书记讲话的内容。) 到目前为止,应该还是我国级别最高、内容最全面、概念最准确的教改总方针政策。《文件》的第一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这部分界定了我国面向新世纪教育的特点和教改的总方针政策,共含七条:第一条第一段说:“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分管文教的现任国务委员陈至立在纪念邓小平百岁诞辰大会上的发言中,曾引述江泽民同志于2002年“七一”讲话中有关教育的几句话:“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注:陈至立的讲话转载于《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年第8期。) 所以素质教育的内容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注:此意见为张正江文章第一部分第三段所引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德智体美劳五类素质作了具体界定。) 或者说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概括。并且《文件》提“推进”素质教育,似可说明它不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全新教育。 三、应试教育只是一种教育模式 《文件》的二至四部分全面阐述了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其中并没提到主要应消除它的对立面“应试教育”;且1999年11月10日国家教委在《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中早已说明必须克服的是“应试教育模式”。笔者妄揣,这有三方面的原因: 1.应试教育只是一种教育模式,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是同位概念。 2.从全国基础教育情况看,建国后它一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管理下活动,并且不断取得新成绩;现在提出与素质教育对立的应试教育并列为消除的对象,可能会造成误解,认为此前全国都在搞“应试教育”,这与《文件》内容不符。 3.在我国容纳两亿多学生的学校里,“应试教育”究竟具有什么形式、内容、危害并在多大范围内存在,尚无科学的调查研究。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认为“应试教育”可能只是在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把常规应试活动扩大化了的一种变异现象。对此又可从三方面加以剖析: (1)实践中应试教育受到指责的内容主要是“考什么就教什么”、“灌输方式”和“用考试评定学习效果”。且不说这三点并非普遍存在,而其产生也情有可诉:第一,“考什么就教什么”并无罪过。因为作为考之焦点的高考,是党和政府筛选人才的方式,其内容也集中体现了国家要求中小学生应该掌握的核心知识。第二,“灌输方式”指讲授、报告,它既是宣传、教育工作必用的重要方式,又是我国大班教学(最多达百余人)不得不用的主要方式。第三,“用考试评价学习结果”,各国都用,小布什在新世纪还签署法令,用考试手段去提高美国的基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