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以来中国财政变迁及相关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国斌,讲座教授,所长,洛杉矶加州大学亚洲研究所。

原文出处:
史林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6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06)02—0001—09

      谢谢周武先生邀请我来上海,有机会和大家座谈。事先并没有准备演讲,又忙于其他事情,所以我就针对最近正在做的研究谈一些感想。

      我今天报告的中心议题是财政与历史变迁,从清代以来利用财政的角度,来观察其他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的一些变化。财政本身就与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经济和政治之间的一个很重要的项目。任何国家都有财政,经济与财政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从一个国家的财政特点,也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地区的特点。所以,历史研究者应该经常对时代或者时间、空间或者地方这两方面的关系给予关注。虽然对于历史本身,大家都在强调时代或者时间的特点,但地方性特点也很值得注意。我在这里所说的地方,并不是指具体的地域面积,而是相对于整个中国而言的,指中国的具体的某些地区。

      要简单地介绍我对清代以来中国财政变化的一些看法,首先要叙述一下18世纪的情况。与其他国家的赋税制度相比,18世纪清代的赋税制度实际的税收金额很低。同时,它对商业所收的税,至少比欧洲国家要低得多。这就是说,从财政的角度来看,可以形成这么一个看法,即商品经济的发展即大清帝国国内的商品流通并没有来自政府方面的阻碍。但是,虽然赋税收得很低,但政府还是有能力对社会产生影响。这与欧洲不同,因为欧洲历史上的财政问题与国家的形成过程相一致。自16世纪以来,在欧洲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征收赋税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战争。所以国王总想设法增加税收的额度,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与别的王国竞争,同他们打仗。在18世纪,尽管在中国的边界也有一些战事,需要政府的财政支出,但政府在国内对社会利用税的可能性要比欧洲多。因为它可以把某个地方某个省节余的钱粮划归另一个地方另一个省作为补贴。这就是说,在中国地方的财政收入并不一定为这个地方所用,如果某个地方财政费用不够的话,它可以依靠其他地方钱粮的救济。在欧洲的历史上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例如,西班牙若是碰到什么财政的问题,法国是不会给西班牙提供什么援助的,甚至在法国国内农民遇到了灾荒,政府基本上也不会有办法对他们进行救济。在18世纪,中央政府常常把钱粮运往某个需要救济的地区,这在中国是很平常的,也是中国财政的一个特点。我这里所说的特点,这并不是说只有18世纪才有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这种现象早已存在。但我认为在18世纪这一现象比较具有普遍性。根据我的调查,明代虽然也有这样的现象,却没有像18世纪那样达到高峰。

      18世纪中国财政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其实我在《转变的中国》里已经提到了,就是政府需要依靠地方精英的支持来完成地方财政的一些重要任务。比如说仓储制度等等。政府依靠地方精英的才能,依靠地方官员与地方精英之间的关系,来贯彻他们的财政政策。而地方精英则按照宋代以来的儒家思想,参与一些地方性的社会控制事务,维持地方社会的稳定。

      所以我刚才已谈到18世纪的中国政府——清朝政府财政制度的两个特点:第一,中央政府能够任意支配他所征收的钱粮,将其分配给需要的地区;第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依靠地方精英来完成一些与财政有关的任务。另外,还有第三个特点,即中央政府决定要进行大的工程项目之际,例如水利或军事工程,就会形成大规模的“运动”,这在18世纪也是很普遍的现象。(“运动”一词英文为campaign,其含义一般与军事有关。我使用这个英文单词,并不是专指军事,而是与军队没有关系的规模很大的一些活动。用中文说“运动”,大家会马上想到1949年以后“运动”一词的另外含义。我使用这个名词的原因,是因为18世纪那种大规模的运动至少与以后的一些政治运动有点关系,当然它们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也不是说18世纪的这种运动一定会发展成为1949年以后的那种运动。但是我可以举另外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为什么要用这个名词。在欧洲历史上,大家都知道很多国家有着民主制度。我认为,民主思想和制度有它的历史背景和渊源。在13世纪左右的欧洲,国王想要收税的话,就必须与贵族、商人和宗教上层人士商量,国王并没有权利决定征税、征多少税。从这种制度形式开始,慢慢地就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委员会。虽然我解释得比较简单,还不够仔细,但我认为这一事例说明了西方民主思想不仅仅是一个思想的现象,而是与政治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常常提到的那个19世纪法国革命之后使用的“公民”一词,在欧洲历史上也有它的历史背景和渊源。所以说,一个民族的思想和制度有它的历史背景,起源于国王与精英之间的关系,并慢慢地普遍到了老百姓,老百姓又变成了公民。同样,中国在18世纪的一些政治上的运动,虽然与以后的运动不是一回事,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着一些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历史背景和渊源。)据我以前的研究,这都与仓储制度有关。我发现,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都在一个确定的时刻决定把仓储制度扩大。当扩大仓储制度之际,需要许多地方官僚,而地方精英也都非常愿意参加,设法把粮食征收得多一点,在仓储制度之内增加粮食的收入。从这种现象来看,我就觉得18世纪中国中央政府的特点之一,就是它能够在短期内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