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滇铜京运路线考释

作 者:
蓝勇 

作者简介:
蓝勇,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成都 400715)

原文出处:
历史研究

内容提要:

清代滇铜京运路线有分运、递运、长运之分,其中递运中的石门旧道、金沙江黄草坪水道、奎乡道、乌撒入蜀道、罗星渡五道最为重要。以前学术界在铜店数量、路线分合、开修时间上有不少错误认识。长运沿途的重要站点水路状况复杂,滩险风险追补和程限的制度与实际运行有较大区别。京铜运输是清代规模宏大的运输工程,其运输道路网络相当复杂与完善。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6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关于清代云南铜政问题,严中平曾出版《清代云南铜政考》一书,首次对云南铜政进行了全面的研究。① 近几十年来,张煜荣、林荃、潘向明、常玲、张增祺对清代云南铜矿生产进行了研究。② 日本学者也多有涉及,如川胜守、中岛敏的研究较为深入细微。③ 近年有学者开始关注清代川江铜铅运输和清代云南铜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④ 总的来看,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研究铜矿本身,虽然有的论著对滇铜转运路线也有所涉及,但考证较为简略,缺乏对路线的实地考察,故其中错误之处较多。

      清代滇铜京运路线是一庞大的运输网络,由于时间不同及路线变化较大,故至今划分较为杂乱。潘向明认为清代滇铜运输按运输路线一般可分为分运、递运、长运,⑤ 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分法。所谓分运,即由各铜矿将铜料运到云南、四川、贵州的各官铜店,递运主要则由以上各官铜店转运料铜到运铜总店泸店的过程,而长运则主要是由泸州总店沿长江、运河运到京师的过程。目前,学术界对滇铜京运路线尚无系统研究。本文拟在实地考察基础上,对转运路线作较为全面的考证。

      一、滇铜京运分运路线

      清代云南铜矿分布很广,遍及滇南、滇北、滇东等地区,最密集的是在滇东北地区,其中以东川府所属汤丹、碌碌二厂产量最多,约占全省总产量的70%以上,运往北京的铜也主要是由这两个厂转运。⑥ 各矿厂运到官铜店的分运道路甚多,且多为小路。对此,吴其浚《滇南矿厂图略》卷2《程第》、《云南铜志》卷1—2《厂地》、道光《云南通志》卷74和卷75《矿厂》、民国《新纂云南通志》卷146对这些道路有所记载,但十分混乱,有时将承担京运与非承担京运路线混为一谈,故将其整理如表1。

      表1 清代滇铜运输各厂至铜店及省会路程表

      路线

      主要路程

      京运

      局铸、采买、兼办京运

      局铸、采买

      顺宁府宁台厂至关店730里

      (12站半),云龙州大功厂至

      各厂至关店 关店635里(12站半),永北 云龙州白羊厂至关店11站半

      厅得宝厂至关店690里(10

      站半),丽江县回龙厂至关店

      985里(16站半)

      会泽县汤丹厂至东店2站,

      会泽县碌碌厂至东店3站半, 会泽县大风岭厂至东店6站,

      各厂至东店 会泽县大小沟厂至东店3站会泽县紫牛坡厂至东店2站

      半,会泽县茂麓厂至东店7半,禄劝县狮子尾厂至东店

      站半

      10站

      各厂至昭店 鲁甸县乐马厂至昭店120里

      (2站)

      永善县金沙梅子沱厂至泸店

      690里(6站),大关厅人老

      各厂至泸店 山厂至泸店9站半,大关厅

      箭竹塘厂至泸店18站半

      (《图略》11站半应误,镇雄

      州长发坡厂至泸店15站,永

      善县小岩坊厂至泸店8站半

      寻甸州双龙厂至寻店100里路南州凤凰坡厂至寻店233

      (2站),南安州香树坡厂至寻里,路南州红石岩厂至寻店

      各厂至寻店 店960里(14站半),元江州 243里,路南州红坡厂至寻店 开化府老硐坪厂至寻店1130里

      青龙厂至寻店9站290里,路南州大兴厂至寻店

       290里

      各厂至威店寻甸州发古厂至威店747里

       南安州马龙厂至省城11站,南

       易门县义都厂至省城6站 安州寨子箐厂至省城13站,定

      各厂至昆明易门县万宝厂至省城6站 远县秀春厂至省城10站,武定

       州大宝厂至省城5站,罗次县

       大美厂至省城3站半,宁州绿

       硔硐厂至省城6站,建水县鼎

       新厂至省会7站

      附:至广西蒙自县金钗厂至剥隘17站 文山县竜岜厂至剥隘15站,文

      府剥隘出路

      山县者囊厂至剥隘13站

      以前,学者大都认为各厂直接将铜料运往关店、寻甸、东店、昭店、泸店五大官铜店,但据《滇南矿厂图略》和《自滇至京水陆里程》记载,其中运道上还有一些铜店,也有收集、储存、转运的功能,如黄店(黄草坪)、井店(盐井渡)、镇店(镇雄州)、威店(威宁)、奎店(奎乡),都有专门的铜店,道路上一些铺、汛还有许多转运囤积小店,如宣威铜店、可渡河铜店、威宁州大坪子铜店、火烧铺铜店等。同时,分运采取就近直线转运的方法,如寻甸发古厂本应转运到分运寻店,却直接转运到威店,以免绕道转运寻甸(参见表1)。

      需要指出的是,由各厂运到各店的许多路程并不当官驿道,铜厂一般都在海拔较高的山区,交通道路状况不好,沿途后勤供给条件差,故在分运、递运、长运中,以分运的道路最为艰险,路况最差。滇铜主要产区的滇东北一带山高水险,山地海拔一般在2000多米上下,人烟稀少,树茂林密,众多少数民族分散其中,在明清时期社会经济较为落后,所谓“跬步皆山,不通舟楫,田号雷鸣,民无积蓄,一遇荒歉,米价腾贵,较它省过数倍”。⑦ 吴其浚在《滇南矿厂图略》卷2中感叹:“滇多山而孕百蛮,商贾所至有驿传所不及者。矿产于瘴乡岩穴寸天尺地,蔓壑支峰,古之悬车束马,何以加焉。”交通条件非常落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