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20世纪中国纸币理论的演变

作 者:

作者简介:
叶世昌,复旦大学 经济学院,上海 200433   叶世昌(1929— ),男,浙江台州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复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范围实行了纸币流通制度。在此以前中国即有取消金属货币的主张和理论。实行纸币流通制度,必须对纸币代表什么作出理论上的分析。中国纸币理论的演变,至80年代,发生了纸币是否代表黄金的讨论。笔者为纸币是否代表黄金讨论的参加者之一。笔者认为,纸币代表在流通中形成的、客观上存在的、没有货币商品实体的抽象价值。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6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 F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0289(2006)02-0068-006

      一、孙中山的钱币革命论

      20世纪是世界范围货币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由金属本位制度演变为纸币流通制度。中国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实行纸币流通制度的主张。1912年12月,鉴于袁世凯政府的严重财政困难,针对沙俄炮制蒙古的假独立事件,孙中山发表了《倡议钱币革命对抗沙俄侵略通电》。这里的“钱币”即现在所说的货币,所谓“钱币革命”也就是货币革命。孙中山从西方国家的货币流通实际情况感悟到将来必定是纸币的世界,主张中国取消金银货币,实行纸币制度。他说货币从布帛刀贝到金银,再从金银到纸币是“天然之进化,势所必至,理有固然”,中国尚未到纯用纸币的时期,现在要人为地加速这种进化,所以叫做“革命”[1—p545]。

      孙中山认为金银和纸币都“代表百货”,但金银“代表之性质虽失,而本质尚有价值,尚可流行而无弊”;纸币“代表之性质一失,则成为空头票,若仍流行于市面,则弊生矣”[1—p545]。说明金银和纸币有不同的流通规律。他提出一个纸币发行数量随国家财政收入而定的防止纸币贬值的方案。他说实行钱币革命后,“国家财政之困难立可纾,而社会之工商事业,亦必一跃千丈”,“市面永无金融恐慌之患”[1—p547、546]。货币代表百货是一种不很准确的说法,金银是以自己的价值反映百货的价值,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的纸币则代表金属货币反映百货的价值。虽然钱币革命论在理论上还有漏洞,提出的纸币管理方案也不够完善,但它反映了对货币制度发展的准确的预见性,在20年后就得到了应验。

      1919至1920年间,孙中山的得力助手朱执信和廖仲恺都著文宣传钱币革命。朱执信将中国古代的纸币分为两类,一类是代表货币而产生的,一类是代表货物而产生的,而最后都常常用货物来收兑。因此他得出结论说:“但在中国论钞者,仍有一特长,即对于兑换制尚无迷信是也。此实中国宋、元、明行交、会、钞五百年之归纳的结果,至可宝贵者也。”[2—p454] 廖仲恺指出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代表金银本位钱币者,则以金银本位钱币之价值为价值”;但金银的价值并不稳定,已不适宜作为物价的标准,“曷如以金银暨其他社会最所需要之货物为本位,而以纸为之代表,较为适切于实际,而符合科学的方法也”[3—p55]。

      朱执信假定以米、棉布、丝、茶、盐、油、煤、糖等8种货物为兑换品,以维持纸币的稳定。廖仲恺假定以金、银、铜、铁、煤、米、麦、豆、糖、盐、丝、棉等12种货物“为钱币之本位,然实际上不用为交易媒介,只用为准备,而以同价额之钱币(纸币)流通于市场”[4—p94]。廖仲恺没有区分“本位”和“准备”,12种货物既是“本位”,又是“准备”。但本位是指以某种货币商品作为价值尺度,以其价值来衡量所有商品的价值。本位是排他的,不可能有12种货物同时作为货币的本位。因此他所说的“货物本位”的概念不能成立。

      二、刘冕执、阎锡山的变相纸币论

      刘冕执于1927年提出实行能力本位制,并同孙中山的钱币革命论挂钩。他于1932年在南京发起成立中华钱币革命协进会,出版《钱币革命》月刊,宣传自己的主张,并曾得到某些国民党党政要员的支持。所谓能力本位制,即以个人或机关的“能力”为货币的本位,发行(实为领取)相应的“国币代用券”以供使用,取消金钱的货币资格。至于“能力”如何计算,“国币代用券”如何领取,因手续繁琐,这里就不展开了。刘冕执认为取消金钱(金属货币)的货币资格就是取消货币,从而也取消了货币的魔力。他说:“金钱这样东西,本来是做筹码,并非穿得吃得的。世界上的人都认他做权利的主体,便有人专门去争夺他。若把他的主体资格取消……他那威权便失去了。世界上若没有这个魔王,那世界便和平了。”[5-p79] 然而金钱的货币资格可以取消,而货币是不能取消的,刘冕执却把取消金属货币当作了取消货币本身。他说实行能力本位制可恢复“实物交换之精神”[5—p56],国币代用券是“能力与能力之交换证”[6—p94],这样就没有货币这个“魔王”存在的余地了,一切社会矛盾也因而自然地解决了。实际上国币代用券是一种变相的纸币。用纸币取代金属货币可以解决金银不足的矛盾,使货币和商品流通更加方便,但同货币有关的社会矛盾依然存在。以为实行能力本位制就取消了货币的魔力,这完全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

      鼓吹能力本位制的第二号人物为刘子亚,他还把“能力本位”称为“物工化币”,意谓能力本位就是把物产和人工直接化为货币。其理论错误亦与刘冕执同。

      阎锡山于1931年提出了物产证券论,到处作报告,并出书宣传。他宣称“金代值”(以金银代表商品的价值,即以金银为货币)造成了“二层物产制”,一层为物产本身,一层为以货币代表物产的价值。这样就产生了“四弊害”:(一)劳动不是为了产物,而是为了金银;(二)生产愈多,生活反而愈贫困;(三)政府不能保障人民生活,反而限制人民工作,降低人民生活;(四)国际贸易不能互通有无,反而造成商战和兵战。因此要进行“钱币革命”,取消“金代值”,实行物产证券制,以消除“四弊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