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怀庆商人的经营之道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兴亚(1936-),男,河南洛宁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明清史。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原文出处:
石家庄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清代怀庆商人是中国商林中的一个商帮。它以营销本地所产四大怀药和铁货为主,以“劳苦同于农工”起家,实行产权明晰的管理体制,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策略,采取平时批发零售结合与定期举办贸易交流大会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活跃了市场,满足了民众需求,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商帮。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6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72(2006)01-0011-06

      怀庆商人是以府属县商家组成的商帮。明清时期,这个商帮以本地所产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和铁货为依托,以自己独特的经营之道,步入商海之林,参与竞争,并且在竞争中发展壮大,乾隆年间,已颇具规模。时至清末,“河、武、温、孟诸县经商者,几遍亚洲,不第中国已也”[1](P26),其中“集资巨万者,颇不乏人”[2](卷六),以其聪明睿智而闻名于世。迄今在当地还流传有“南京到北京,都说怀川精”的谚语,就是对他们精明的概括。本文依据有关文献记载,结合调查获得之材料,就其经营之道予以探讨,以供参考。

      一、“劳苦同于农工”的创业精神

      怀庆商人出现较早,但真正形成一个商帮却是在清康熙年间。这个商帮是靠什么起家的呢?有谓他们“或劳苦同于农工”[3](《鲁豫晋三省志》)。这一概括,言简意赅,真实生动。“劳苦同于农工”就是说怀庆商人如同农民和工人一样劳苦。这种精神,不仅集中反映在怀商的创业过程中,可以说没有一家不是经过艰苦奋斗创出来的;还反映在他们从事的经营项目怀药、铁器、竹器与水烟等都是量大又重的货物。怀药年销量在数百万斤以上,都要从怀庆运出,在铁路出现之前,运输主要靠陆路与水路,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肩挑、车推和牲口驼载完成的。经营铁货加工制造者,或者设立炼炉,从事铸造;或者设立炉台,锤打制作。这是既苦又累的行业。再者就是在清代日益增多的怀庆商人中,虽然也有富有的人家经商,但多数是穷苦人家迫于生活才出来经商的。由于本钱少,为积累资金,起早贪黑,肩挑车推,不怕出大力流大汗,什么都去干。

      协盛全药店是博爱刘村李氏开设的商号,兴起于乾隆年间。创业人是李逢经。他有六个儿子,迫于生活,都推起小车,往湖北广陵、汉口镇送怀货,挣脚力,逐渐有了积蓄,便到温县、武陟购买怀药,运往广陵、汉口自销。历经艰辛,积少成多,遂在清化镇上开药店。起初只是收购、贩卖药材,后设立加工作坊,逐渐成为以经营药材为主、兼营生活日用品的巨商。总号始设刘村,后迁至省城开封,再迁至汉口,店铺100余家,广及河南、河北、天津、上海、湖北、湖南、四川、江西、陕西、山西等10个省区。[4](P80)

      杜盛兴商号的奠基人是博爱邬村杜氏。康熙时杜家推车跟着本村来盛公卖药,赶会祁州。后来来家看杜家人可靠,就给他些银子,让杜氏代销点药材,逐渐有了积累,便自己设店经营,取名会盛兴,又叫杜盛兴。由于经营有方,道光年间,主营麝香、朱砂、黄芪、党参,成为巨商。

      王泰顺是以经营铁货为主的杂货商号。创始人是清初博爱寨卜昌王来贡,以肩挑车推到山西阳城贩卖铁锅,摆摊推销,后在清化开店设铺。历经四代人努力,嘉庆时进入鼎盛,商号由本地发展到外省,店铺遍及晋、冀、鲁、豫、苏、皖及辽东半岛,多达208处。[7](P77)

      武陟布商鲁连城,光绪初年开始做生意,先是肩挑,卖针线、绳头、顶针、鞋带之类小百货,后经营怀药,推起独轮车,往返于武陟、汉口之间,不分春夏秋冬,忍受酷暑烈日的暴晒和隆冬寒风的袭击,一个月往返一次。去时带怀药,返时贩布匹,[6](P524)日积月累,成为武陟最大的商家,“创设纱厂,资本巨万,机器精巧,为武陟商界开一新纪元”[2](卷六《食货志》P22)。

      吃苦耐劳精神是怀庆商人的基石,是一块坚不可摧的基石。没有这样坚实的基石,就不能筑起商家的高楼大厦。正是有了这种精神,艰苦创业,才有了怀商的存在和发展。但是,基石毕竟是基石,基石不等于大厦。作为一个商帮的存在和发展,还必须依靠胜人一筹的智慧。这种智慧包括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独具特色的经营谋略。

      二、产权明晰的管理机制

      商号掌柜责任制,是明清以来怀庆商号的基本管理制度。明代嘉靖年间,郑王朱载墒在所撰《劝做买卖》中,对当年怀庆商人经商的经验做了生动逼真的总结:

      买卖发财是怎么,见人时一团和气,就是王八也让坐呀。迎面笑呵呵,张口叫哥哥,装烟捧茶要热合。若逢赐顾买货,急忙恭身拿过。贴实讲价莫旷多,见得方可出脱,休要挨到牛角。纵在童婆,也罔欺瞒暗张罗。无嫌利儿薄,只要卖得多,卖得多来把财发。切莫学盐当看天不答,金主也看不上他眼窝,诡诈无实靠不着。一心常想欺瞒客,歹货顶好货,见利渴过十分还嫌薄。虽然利赚大得多,怎知主顾不来何,终日寂寞。却省得迎人络琐,愁只愁停货无利,将本钱日日消磨。东家问你把本夺,伙计知你不合伙,只落得忍饥受饿,只落得忍饥受饿。[7](P17)

      这一概括和总结,真可谓维妙维肖。创造这一经验的,不是别人,而是怀庆市场上的商家。他们的经验,简单地说,就是:善待顾客,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薄利多销,周转要快,不要积压。这里的“东家问你把本夺,伙计知你不合伙”,寥寥数语,展示了当年怀庆商家经营的主要方式是委托经营,持有资金的东家不亲自经营,而是交给“你”即掌柜来经营,伙计由掌柜聘用,是店铺的直接经营者。如果掌柜不用心经营,东家即可将资金收回,掌柜没有资金,只能落得个忍饥受饿的下场。这种经营模式,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委托经营。这一产权明晰的机制,是怀庆商号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