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1984年湖北省经济管理演变的轨迹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30060)

原文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内容提要:

1842年以后,湖北省经济管理体制经历了指令经济型→市场经济型→计划经济(新指令经济)型→新市场经济型的变迁过程。指令经济型要求中央集权,市场经济型要求地方分权。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6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经济管理中,有一个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在地方一级中,省一级是本位。这不仅是因为省是地方一级中的最高层次,不仅是因为省政府是中央政府决策落实的主要组织者,还因为省政府有中央赋予的结合本地情况制订部分政策的决策权。一般来说,县、乡两级政府没有这样的地位、职能与权力。研究经济管理必须研究省一级的,才能看出中央政府决策的落实过程与后果。但是,对省级经济管理演变过程的研究,似乎还是一个空白。在中国近现代时期,各省经济管理的模式、性质、内容、方法、机构等等大同小异,其演变进程基本上也是同步的。湖北地处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等状态,在省级经济管理中具有很大的代表性。通过对湖北省政府经济管理的解剖,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时期省级经济管理演变的轨迹。

      本文着重考察湖北省政府经济管理体制性质与权限的变化过程。它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其演变轨迹常常交织在一起。

      一、指令经济与习俗经济互补型向市场经济型转变的起点

      要深刻认识近现代经济管理变化的历史方位、性质与特点,必须将它放在中国经济管理发展长期趋势之中,用一种历史眼光去观察。

      从夏到秦汉的国家形成过程中,各代王朝通过建立户籍制度、公有土地授田制度、服役制度、赋税制度、贡献制度、国营手工业制度、专卖制度等等,或直接支配资源,决定其用于何处;或规定生产者应交纳何种实物,从而决定生产的内容。于是,在公社习俗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指令经济的管理体制。

      指令经济的内容不断变化。从夏至汉,国家直接支配生产者劳动力的比重逐步减少,征收生产者的劳动产品则相应增多。汉末三国初年征收谷物、布麻或绢绵。农户为了交纳这三类物品,就要生产它们。绢是丝织品,为了生产它就必须养蚕。布的原料是麻,生产它就必须种麻。因此北魏以后的均田制,在分给粮田的同时,又规定分给桑麻田若干。唐代前期通过租庸调制规定农民生产什么。唐代中期以后,随着匠籍制度、均田制度崩溃与商品经济发展,市场经济萌生,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相继实行,田赋部分货币化。在从习俗经济到指令经济的演变过程中,习俗经济与指令经济并存和互补,但又互为消长,总的趋势是指令经济增而习俗经济减。萌生的市场经济关系既冲击指令经济及相应的管理体制,又冲击习俗经济及相应的管理方式。(注:关于中国习俗经济→指令经济→市场经济萌芽的演变过程,作者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章(第57—62页)中作过简要的叙述,可供参考。)令人感兴趣的是,前者受到的冲击大,后者则小得多,以致政府的指令经济型管理方式衰落,存在于基层生活之中的习俗经济及习惯法等等却顽强地延续下来。“非正式制度安排显示出一种比正式制度安排更难以变迁的趋势。”(注: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美]R·科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93页。)

      自康熙三年(1664)设湖北巡抚至1842年,湖北省的经济结构建立在手工劳动和生产资料绝大部分归私人所有的基础之上。农业是基本生产部门。土地是基本的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者是农户。各户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均由自己决定。他们将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在一起。在城镇和农村中有独立的手工业者,他们生产农户不能生产或生产成本过高的铁器、陶器等物品。农户之间,手工业者之间,农户与手工业者之间,通过基层市场近距离互通有无。商人和政府组织远距离的商品交换。此时自给经济占主要地位,商品经济在逐步发展,市场经济萌芽在成长。

      在这种经济结构中,佃户与地主关于租佃土地和土地上收获物的分配,雇主与雇工关于工资数额与劳动条件,买者与卖者关于商品的价格,借者与贷者关于利率与还本付息时间,均由双方依经济发展自发形成的习俗规则商定。社会公益事业(如建桥修路等等)所需经费,一般由习俗经济形成的村社残存(社产、义田、义仓等)的收入与捐献来解决。农村中发生的经济纠纷,首先由宗族、社里依当地习俗解决;只有这些民间组织无法解决的问题,才会提交政府的司法机关,政府依照反映习俗规则的法律(习惯法)作出判断。

      经济方面须由政府管和政府能管的,第一是主要用于维持政府机构运转、部分用于公共事业的财政收支。在财政管理中,征收漕粮、食盐专卖、官田出租、钱币铸造等等属于指令经济性质。其次是监督市场。第三是管理政府资产。最后是解决上述民间经济纠纷。可见,经济生活中必须由政府管和政府能管的事情并不多,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少,管理方法简单。这是一种以习俗经济为基础、以财政管理为中心、以指令性管理方法为特征的传统型经济管理体制。

      二、从指令经济型向市场经济型转变(1842—1949)

      经济管理体制是经济体制的一个侧面,前者随后者的变化而变化。欲了解经济管理的变化,必先了解经济体制的变化。

      (一)经济体制的演变:新经济的产生与旧经济的蜕变

      1842—1949年间,湖北境内发生的、对湖北经济管理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军事事件是:1862年汉口开埠;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与太平天国、捻军的战争;1911年的辛亥革命;1926年北伐军进入湖北;1938—1945年日本侵占湖北大部分地区;1946—1949年解放区迅速扩大。这一系列事件使湖北的生产力与经济体制发生了以下急剧的重大变化:(1)外国的商人、轮船、商品、资本、机器、技术人员与工匠进入湖北;湖北的产品直接或间接运到外国。独立经济向依附经济转变。(2)出现使用现代技术设备的工厂、矿山,以及现代通讯、交通运输等企业,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3)工业、交通运输、商业、金融业、农业、服务业都产生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与资本家,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演变。(4)商品与货币的流通量成倍地增加,城镇市场迅速扩展,汉口等变成大型的现代工商业城市,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5)市场关系像食盐入水一样,无声无息地渗入到每一个经济细胞中,不断地瓦解并替代习俗经济关系和指令经济关系:商品的交易者是货币关系;雇佣双方是货币关系;借贷双方是货币关系;城市中的经济交往皆通过货币;人民与政府的税赋是货币关系;农业产品中越来越大的部分投入市场。到20世纪30年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广泛,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正在形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