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商业文化的新解读

——新发现的《生意论》介绍及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殷俊玲,太原师范学院社科部副教授。(030012)

原文出处:
历史档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6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最近,笔者去晋中祁县作田野调查,发现了一个晋商民间商业书抄本,名为《生意论》。它以木板作封面和封底,中间用麻纸做成折叠式,约有4000字,文本没有段落之分,也无层次之划,作者是麻庆云和贾兆鸾。据当地一老者讲,麻、贾二人是祁县万川汇商号的掌柜,其他相关情况不得而知。从《生意论》内容可以肯定,作者是商人,且已久居商界;从其中夹杂的地方方言可以基本判定,作者是晋商无疑。文中用了“国家”一词,于此大致可以断定《生意论》是民国时期的商业书。《生意论》行文有前后重复、言辞不够畅达之处,且有不少错字和别字,可见作者的文化水平并不很高。

      尽管作者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生意论》开篇却语出惊人:“经营之道,自古及今,所以贯通国家之命脉,周流天下之财源,取之以道,利己利人。”在这里,作者一改商人一贯的底气不足,理直气壮地把经商看作是“利己利人”的崇高事业,而且把商业提到了“贯通国家之命脉”的高度。虽然这里谈的是经营之道,但字里行间却充溢着作为“四民社会”中商人的自豪之情。在以往的商业书中,从商者却没有类似的话语表达,这分明是时代对晋商的影响。如清代徽州民间商业书《便蒙习论》中说:“人生世间,士农工商,各习一艺。既不能为士子,又无力于农工,势必为商贾矣。虽居四名之未(末),岂不学规矩乎?”(注:王振忠《徽州社会文化史探微》,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312页。) 言中之意,秉承的正是商为“四民之末”的贱商思想,似乎表现出对从商的某种无奈。《生意论》作者还列举“圣门高弟”子贡、“越国贤臣”范蠡及管鲍等商人楷模,称他们是“万古佳士”。作者认为,经商可以兴家业,成就“富贵功名”,凸显出商人的职业自信和清醒的角色认同。可见,时代的变迁对晋商已然有了一定影响。

      总观全篇,《生意论》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商人应该遵守的业务规范和准则。在具体说明之前,作者首先指出了经商的艰难,同时更道出了经商成功的好处:“初学生意,自家以来抛闪父母,游于他乡,虽有定省,或千里万里,俱未可知。托亲靠友寻找生意之处,就当用心习学,以为立身之所,庶上可以事父母以报养育之恩,中可以携兄弟以全手足之情,下可以顾妻子以备老来之根源;即至遇三亲六眷,亦可以吐气扬眉,不至于俯伏忍辱。”经商成功的种种好处中,作者特别提到对外“可以吐气扬眉”,这再次表现出从商者的职业自豪感,也反映了昔日晋中社会普遍的崇商意识。如晋商巨族常氏家族中常麒麟是拔贡出身,精通儒学,他从商后,有人劝他弃商入仕,他却说“子贡亦贤人也,吾从子贡”(注:穆雯瑛《晋商史料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8页。),说明他对从商并不感到自卑。与此相应,当地有谚云:“家有良田万顷,不抵日进分文。”又云:“买卖兴隆把钱赚,给个县官也不换。”这些谚语表达的正是昔日晋中民众对经商的欣羡和自豪。

      要实现上述诱人前景,必须经过一番身心俱劳的磨炼:“凡学生意之人,清晨早起在诸人以前,夜晚睡眠在诸人以后,临事不用人唤,食在人后,做在人先,洒扫必须洁净,勿惜翎毛以避灰尘,勿仗势迫自行骄傲,勿因家富不服人使令,勿使奸诈以其人善。若闻间言,急速远避。见酒食不可近临,不择食,勿思美味,无事轻易不入厨房,不可嫌好道歹,无要事不多言。”

      在这语言并不十分严密且夹杂着晋中方言的诸多要领中,一个勤勤恳恳、谨言慎行的学徒形象跃然纸上。这是概言生活中的学徒所为及其原则,具体到商铺之中,又有种种不同要求,同时兼及商业经验的传授:“门市以上,动坐有方,不可谈笑自若,聚首成群,有失生意之规。行事待人,克俭克勤,决不异样。不行不敬,且勿贪私利以败身,因小事以害大,此乃失身之道也。倘人窥见,羞愧难当,犹宜谨慎。有客在堂,不高声,不发笑。勤去装于倒茶,听其所谈;倘遇事体(事体,方言,这里指合适的人。),后为己用,承恩惠必怀酬报。诸凡事不知者,必须问人;柜上有事委之他处,须去急速来。忌去茶房酒肆,不交匪类之人;伙友中不说谎话,机密事不可向外实说。遇间暇时勤学算法,逢忙碌日事要经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图自在,不旷功夫,尽心竭力,不懒惰,不好闲。住钱铺,兑换银两分明,数目不致颠倒错乱。遇刚强,虽彼傲吾柔,可以柔言消傲气。逢老诚不可欺。至于他处人欺我敬,宜将敬意化欺心。卖货物务识真假,待买主满面春风。待买主,话自舒展,对答如流,随机应变;纹银不使假色,给戥头不少分厘,交来往有近有远。既当门市以悦人心,勿谓与已有益而悦,勿谓与人不睦而绝向日之好。凡柜上事务以及帐目等项,必须一问一答,事不遂心不出怨言,至近当思知足之念。随地银行,无非街市庙宇之中,铺面附银登市,何止于千两万两,庙宇之中,出入有门,不容闲杂人等往来。财帛与性命相连,凡失事者不少。看守银两尤宜谨慎,眼观四海,防备小人,不可轻易离别重地。耳目留神,凡听来路多寡,去向若干,约谋长落有准,放虚实不赊日限,此乃谨慎之道也。值钱货物必知各处秤平斗口之事,犯踌躇不耻下问。席前勿论老幼,必以礼貌相待。用厨人必问其食否,情理中亦须看破。讲生理观其动静,可买可卖,凭行市不戏己亦不戏人。观人物看其来脉,可刚可柔。虽年青不行婴儿之态,不叫他人之轻慢。干大事可行可止。如有千思万虑,迟疑不决,只恐难上算盘。不买过行市之物,一缺必有一臭;多买价微之物,一贱必有一贵。生意将成,如对心事,何在一二成钱,不图利重而起放心,疑则生变。事当急则急,当缓则缓。见利思义,不存妄想。钱粮一定春买秋卖,勿走险路,偶得侥幸,以为长策之计;勿走绝路,不顾□□,此失生意之道也。柜上之物,俱是东家之血本,不可过于奢华,虽是人物,而实损己。货物多寡,必知若干,其日用之需,皆有帐目。程途勿论远近,尤宜慎之。所有路资,不可过于奢费,此乃明心修身之道也。……至盛京之地,勿谓无拘无束,恣意置买俗物,耗费钱财,不思来路为难。轮流住家,不据大小分上,按定约期来住不差,不可误限。自铺自起身,收拾行李,必请照共见;其用钱文置买等项,俱有实迹,不作隐藏,此乃正大光明之道也。秋景正忙碌之时,人皆度困,食前饭后必下厨房察看汤饭,恐其饭冷汤凉。凡夏景炎热之时,蚊虫盛暑,人皆盹睡,既为一家之主,执掌千金事业,其关系非小,自可精细不可疏忽,以防不虞。更后临眠关门闭户,虽有人必须亲自照看,此乃谨慎小心之道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