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及比例关系,包括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既定的资本结构反映企业相关利益的权利义务关系,决定公司治理结构,并最终影响企业融资行为,也影响企业的融资效率。根据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同,相应地融资效率不一样,也会形成不同的融资结构,进而决定不同的资本结构。 本文以中小民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在我国,制造业是工业的核心,而工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工业资本循环是社会资本循环的一个最主要组成部分。中小民营制造企业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和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2年以前,我国私营经济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有66.4%的私营企业从事制造业。1992年以来,民营经济的行业分布有了新的变化,其中从事制造业的各项指标所占份额最大。2001年,私营企业从事制造业的户数有684762户,投资者达151.52万人,有雇工人数1069.06万人,共有注册资金5000.92亿元,四项指标分别占各行业总数的33.76%、32.88%、47.45%、27.46%。2002年底,私营和个体制造业的就业人数(2135.4万人)占制造业总就业人数(8307万人)的25.7%。以中小民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资本结构与融资效率的关系,对研究民营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民营制造企业资本结构与融资效率现状分析 (一)融资效率现状 民营制造企业整体融资效率低,主要表现在:企业严重依赖内源融资,债权融资缺乏效率,外部股权融资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更缺乏效率。 1.民营制造企业严重依赖内源融资。世界银行专管民营事务的分支机构——国际金融公司(IFC,1999)在中国北京、成都、广东、顺德、浙江、温州等地对600多家民营企业开展了调查活动,调查结果表明:在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无论是初创时期还是发展时期,都严重依赖内源融资渠道。在90年代,中国民营企业初创时期的启动资金有90%以上主要来自资金持有者、当初的合伙人以及他们的家庭。在初创期过后的后继投资中,样本企业仍然严重依赖内源融资,其中至少62%的资金依靠业主自有资金或企业的前期利润来解决。21世纪初,企业所需资金也大部分依靠内源融资。根据2002年IFC对我国北京、天津、成都、杭州的418家民营企业的调查,企业创业阶段内源融资所占的比例达到82%以上,且依靠个人自筹资金的份额超过84%。成长阶段内源融资比例为63.5%,其中业主投资仍然占绝大部分。成熟阶段内源融资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仍占57.6%。 2.股权融资占外源融资的比重较小。由于民营企业自身实力有限,很难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融资。截至2003年上半年,有446家民营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其中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只有169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3%,买壳上市民营企业达到277家。这个数字对于众多的民营企业来讲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可以说,民营企业要在主板上市非常困难,即使上市也要付出比一般国有企业高得多的成本。2004年6月25日,我国深圳中小企业板正式营运,至2005年底,已有50家中小企业(大部分是民营制造企业)上市。中小企业板的开设及运行,拓宽了民营企业融资的渠道,对民营企业的融资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解决了部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但是由于中小企业板门槛较高,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小企业板的开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根据李扬(2001)提供的对北京、天津、浙江及河北的352家企业调查结果显示,样本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只占总规模的0.8%。 其他非正式股权融资也很鲜见。IFC(2002)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创业阶段股权融资仅为1.8%,成长阶段为1.5%,全部来自于非正式股权,包括风险投资和少部分天使投资;成熟阶段股权融资为2.2%,主要来自于股票发行。 3.债务融资是外源融资的主要来源。银行信贷是民营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来源,但比重小。民营企业由于底子薄,自有资金少,民间融资渠道又不十分畅通,因此资金的主要来源仍然是金融机构信贷。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信贷资金极大多数被用以支持国有企业,近年来,国家宏观政策虽然原则上解决了对民营企业的信贷问题,但实际操作过程仍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民营企业所能得到的信贷资金种类非常单一,获得债务融资的难度很大。根据2002年IFC的调查,民营企业债权融资中,在创业阶段,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仅为1.2%,而从信用社获得贷款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成长阶段,银行贷款在债权融资中的比重有所提高,达到17.6%,主要由短期银行贷款和少部分中期银行贷款构成。此时,企业可获得一定量的信用社贷款,但比例不大,仅占4.3%。在成熟阶段,银行贷款比例日益提高,达到25.5%,成为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 各种调查均显示,规模越小的企业,其贷款要求被拒绝的比率越高。据调查,60.5%的中小企业没有1~3年的中长期贷款,即使能够获得,仅10%能满足需要,52.7%部分满足需要,31.3%不能满足需要。IFC(1999)的调查也表明,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小企业贷款申请失败的概率为23%,中型企业申请失败的概率为22.13%,而大型企业失败的概率仅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