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任角度看家族企业成长

作 者:

作者简介:
柴志冬/杨海曼,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原文出处:
经济论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6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大量的文献研究表明,企业成长受到所处社会的整体信任结构的影响。家族企业不仅仅是个经济范畴,而且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和社会范畴。它的持续成长必然受到作为特定文化制度环境之一的信任的强烈影响。研究同时表明,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信任资源和结构是有差异性的。家族企业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瓶颈障碍,需要不同信任资源的支撑。

      本文从考察华人社会的信任资源及其结构入手,着重分析信任结构的差异性与家族企业路径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家族企业(Family business)的定义

      在关于家族企业的概念界说之中,有一种临界控制说是这么区别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企业经营过程是一个企业所有权连续动态分布的变迁过程,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识别边界可以通过引入一组反映家族对企业的临界控制权比率指标来定量的确定。本文借鉴这种观点,认为家族企业其实是家族资产占控股地位、家族规则和企业规则的结合体。它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呈现一种连续动态分布的状况,从家族企业所有权到家族临界控制权之间的所有企业组织形态都属于“家族企业”的范畴,一旦企业突破了家族对企业的临界控制权,家族企业的性质才蜕变为公众公司。

      二、华人社会信任资源及其结构的进一步探讨

      在对东西方相关研究进行文献回顾和重新梳理的基础上,作者发现华人社会从信任观念到信任行为自有一套独特的体系和运行逻辑。

      西方社会里,信任观念往往与宗教相连。韦伯在他的研究里发现,清教教派里教友间存在着信任与诚实,而且可以与教外人分享,可以建立起基于“super community of faith”的普遍主义(universalistic)信任。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信任的一大特征是无条件,而这种无条件只能产生于人与上帝的关系中。保证诺言和契约的完成需要靠约定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力量,人们是因为惧怕作为第三方的上帝愤怒,才履行诺言。这种基于信仰共同体基础之上的普遍信任影响到行为层面,可以使信任行为的对象易于扩展,可以跨越地理距离和团体。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现代理性制度信任逐步构建,基于契约设计的制度信任对信任的广泛形成产生重要支持。契约设计为信任行为提供法律背景,进一步增强了其风险承受能力,从而进一步扩展了信任行为的对象。

      传统中国社会,观念层面对信任的认识与行为层面对信任关系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特殊逻辑。

      在观念层面,信任表达的内在心理情感倾向于强调内圣,强调自我守信、诚信。“诚信”是中国儒家思想传统中的一个重要道德规范。诚信的主要目的是达到“内圣”。《中庸》中主张“诚信”,“诚”乃真实无妄之谓,是有信的核心。认为人们一旦有了“诚”,就可以“不勉而中”、“从容中道”,即不勉强做作,自然而然地合乎道,而且“唯天下至诚……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达到“圣”的境界。

      当然,这种诚信强调的是单方面的自我守信,而不是信任他人或是相互信任。诚信的目的只是为了达到“内圣”。为了达到“内圣”,可以灵活、权变,选择不讲诚信,追求实质合理性。

      由于传统中国的诚信是单方面的自我守信和追求“内圣”,故信任心理和信任行为往往割裂,在经济交易上强调自我守信,在行为选择上却表现为不轻易信任对方。当然,“由于信任心理和信任行为是割裂的,血缘、亲缘可以成为这种障碍的真实的弥合剂,也可以是它们虚假的弥合剂”。

      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伦理本位和关系本位、大同思想、实质性礼法和对人情的推崇与西方文明承载的那套契约观念和契约实施体系存在一定的距离。相对于西方社会,传统中国社会“不会增强契约的有效性,也不会支持信誉机构……而这恰恰是西方市场经济的基石”(Hamilton,1991)。

      通过以上对华人社会信任资源及结构的进一步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中国信任类型主要有3种,即家庭、家族信任、泛家族信任和制度信任。它们分别对应着3种信任形成机制,即基于“三缘”等相似性或熟悉度的特征型信任模式,基于“关系”运作的过程型信任模式和基于契约设计的制度型信任模式。我国传统社会最推崇的信任关系模式是基于“关系”运作的泛家族信任。家族企业通过对既有缘约下的关系运作,伸缩性地吸纳资源,整合资源,并通过合作次序的展开来吸引人才,保证内部人才协调,最大限度的扩展原有家族信任的整合力量。泛家族信任通过信任关系内在的家族或泛家族人情伦理规则来保证家族企业的兴起和成长。

      三、从信任角度看家族企业有效成长的内在逻辑

      企业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完成其社会化过程,其持续的成长必须依赖社会关系网络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所以可以说,企业所在的社会关系网络潜存的资源大小对其后天能否持续成长起着制约作用。

      镶嵌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社会资源是稀缺的,企业要获得持续成长,必须在以获取稀缺资源为目的的集体行为和竞争行为中获胜。社会资源可以通过权力(源于国家各级权力部门)、金钱(源于市场价格因素)、声誉、地位以及传统人情(传统中国社会构建关系网络的重要手段)等方式在关系网络中得以流动。信任存在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有助于社会关系网络的稳定和正常运行,缺乏信任的关系网络是松散的。同时,信任作为一种简化机制,有助于网络成员在资源互换过程中克服彼此的风险性心理障碍,达到信任关系的构建和合作的展开,从而有助于社会资源的流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