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新特点

作 者:
程路 

作者简介:
程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北京 100006 程路,男,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

原文出处: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十五”期间中国民营经济沿着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创新和海外市场创新四个方向不断地突破、创新。未来五年,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将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规模继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不断规范、完善,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民营经济
复印期号:2006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0519(2006)03 —0005—05

      在“十五”计划的五年里,我国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真正担当起了“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重任。

      回顾“十五”期间民营经济的成长轨迹,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路径图”大体上是沿着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创新和海外市场创新四个方向不断地突破、前行,不断地伸展、壮大的。

      一、在理论创新方面,以2002年党的十六大为节点,党在所有制理论方面的创新和突破逐步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法律和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民营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1年7月1日,在中共中央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发表了著名的“七一”讲话。这篇讲话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为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党的十六大强调“两个毫不动摇”,指出: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强调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新社会阶层人士,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强调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创业活动都应该受到鼓励。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强调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等等。

      可以说,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等问题统统被破除了,非公有制经济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都获得了与其贡献相适应的认同,民营经济发展的道路更加宽阔了。

      党的十六大之后,党在所有制理论、非公有制经济理论方面的突破和创新,逐步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和法律。

      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同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2004年3月14日,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私产入宪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它也进一步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私产入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

      2002年11月,浙江的邱继宝等多位民营企业家作为党的十六大代表首次出现在我们党的代表大会上;在全国工商联的换届之年,11位民营企业家当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2004年12月24日,100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受到中央统战部等五部委的联合表彰,并被授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到了2005年“五一”的时候,33位私营企业主通过严格评选,首次被选为全国劳模。

      综上所述,“十五”期间对于民营经济而言,最具开创性的是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而对民营经济今后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则是在这五年里,中共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思想,这对于民营经济发展,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都具有全局的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二、在制度创新方面,以2004年铁本事件为节点,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宏观调控和“国务院36条”颁布三大因素的交互影响,民营经济在“十五”期间整体上完成了原始积累,从创业期进入一个大的调整期。

      非公有制经济从不合法到合法,从“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奋斗目标,非公有制经济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了打破市场垄断、寻求公平竞争等领域。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制度”对经济活动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我们常说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青浦模式”等等,就造就出了各地区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发展之路。

      在“十五”期间,对民营经济而言。有三大制度因素不容忽视。按时间顺序说,一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二是2003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宏观调控的实施,三是2005年初“国务院36条”的颁布和落实。在这三大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我国民营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