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发展现状、特点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市场逐渐实现了国际化。外商的大量进入给中国企业发展和产品出口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造成了冲击。其中,冲击最大的并不是大量商品的涌入,而是品牌、特别是强势品牌的涌入。正如美国前克林顿政府的亚洲顾问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教授所说:“现在要想在中国找到一种不基于廉价劳动成本且有国际竞争力的、完全本土化的制造业和服务部门——即既非外国投资的(foreign invested)、也非获得外国特许的(on foreign license)生产和服务——已经很难了。”① 面对外来国际知名品牌的冲击,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对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产品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统一。 1.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与民营企业的持续快速成长相比,民营企业的产品品牌及其竞争力的提升明显滞后,但还是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对此必须给予客观分析和正确评价。 第一,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获得了中国最高级别品牌认证。到目前为止,国家级品牌认证主要有中国工商管理总局授权的中国驰名商标认证、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中国名牌产品认证和商务部重点培育与发展的出口名牌认证。在这三项国家级品牌认证中,民营企业品牌占有重要地位。例如,到2004年底,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认证的中国驰名商标中,民营企业获得的认证量已超过了认证总量的30%。在商务部2005-2006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产品认定中,民营企业获得认证量甚至占到了认证总量的35%。从2001年到2005年,经国家质检总局授权批准认证的五批1018家中国名牌产品中,属于民营性质的企业共480家,占到了认证总量47.15%。民营企业生产的中国名牌产品已居认证总量的半壁江山,并有继续大幅度上升趋势。 第二,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出口量持续上升。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还经常受到某些国际市场规则的限制,中国企业自主品牌的竞争力也还比较低,中国企业也还很少拥有完善的国际市场自有营销渠道,因此还不得不借助于进口国营销商的销售渠道或贴牌实现出口。例如,据我们的调查,浙江“三力士”产品完全是一种自主品牌,但是该品牌产品的出口总量中,直接贴“三力士”牌的出口产品仅有50%,另一半则是通过贴牌方式实现出口的。当然,必须看到,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营企业成长质量的迅速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竞争力也在迅速提升。例如,据我们的调查,浙江贝发集团书写笔的出口,自主品牌出口已经达到了70%。在“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指数300家数据库”中,到2004年底为止,品牌竞争力前50家企业中有24家的自主品牌出口已占其出口总额的90%以上,有22家几乎全是自主品牌出口。尽管这些企业自主品牌出口的绝对值还不算大,但已经显示了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出口的良好态势。 第三,民营企业的行业品牌竞争力已经显现。民营企业进入最多的是轻纺行业。出现这种现象既与这类行业的进入成本较低、生产技术的初始门槛不高、所要求的资本投入较少、市场需求较大以及竞争较为充分有关,也与广大民众对此类产品的消费需求弹性较低、市场消费数量较大有关。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全面展开,产品品牌的竞争与同行业的合作相继出现。这种情况在客观上要求相互竞争的同行业企业之间建立自己的行业品牌联盟。行业品牌联盟的形成,既有助于防御外来竞争的冲击,又有助于提升本行业产品的市场拓展能力和总体竞争能力。我们的调查表明,很多同行领袖企业和龙头企业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成长起来的。同行领袖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形成和迅速成长,不仅提高了本企业的品牌竞争力,而且进一步促进了本行业品牌总体竞争力的提升。行业品牌竞争力与企业品牌竞争力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正在成为中国现阶段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第四,民营企业区域品牌竞争力初见端倪。尽管中国民营企业产品竞争力培育和发展时间不长,但区域品牌竞争力已悄然而至。例如,浙江宁波、福建晋江以服装为主的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发展已为世界所瞩目。在宁波,聚集了中国西装生产的几大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包括杉杉、雅戈尔和罗蒙等民营企业名牌,区域品牌竞争力相当明显。 2.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发展的主要特点。我们的实地调查和“2005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500家数据库”所提供的资料表明,现阶段中国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主要有如下四大特点。 第一,高竞争力品牌仍集中在沿海地区。中国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最早、也是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与“一早”和“一成熟”相适应,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也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内陆地区。通过对“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0家数据库”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在这500家企业中,来自沿海开放前沿省份的有478家,占95.6%;来自中部地区省份的9家,占1.8%;来自西部地区省区的13家,占2.6%。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据库特指品牌竞争力指数高于10的民营企业。如果把品牌竞争力指数较低的企业全部包括在内,来自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会相对多一些,但仍不能改变上述那样一种大格局。 第二,高竞争力品牌仍以轻纺、机械产品为主,高附加价值产品也占一定比重。说到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业特征,就离不开以下两个客观现实:一是民营企业抓住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轻工业品市场短缺的机遇,从发展轻工制品起步,或通过与国有企业配套协作,或通过与外商合资合作,及时占领了市场,顺利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二是民营企业资金实力有限,当时也不可能选择资金投入密度较高的重化工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发展才带上了明显的“轻”行业特征和产出结构。“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500家数据库”提供的资料表明,在这500家企业中,从事首饰制造的3家,注塑制品制造的4家,五金制造的16家,鞋业制造的17家,建材制造的27家,家电和电器制造的29家,食品加工的39家,医药化工制造的55家,轻工制品制造的66家,纺织服装制作的74家,机械电子制造的160家,其他制造企业10家。这种行业分布情况表明,民营企业不仅理性地做出了进入难易的选择,而且只要可能也非常重视高附加价值行业的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