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05)04-0063-07 民营企业是福建省经济肌体中最具活力和生命的一个亮点,已成为支撑和推动福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统计显示,2004年福建省每100个下岗职工再就业中,有65人是受益于民营经济发展创造的就业岗位;全省CDP中,民营经济已占半壁份额,与公有制经济并驾齐驱;民营经济已成为福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有的地方已占当地财政收入的2/3以上。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为非公有经济发展扫清思想和政策上的障碍,本文利用福建省社科联2004年7月“福建省百家民营企业调查活动”专项调查资料,在走访了福州、泉州、厦门、漳州、莆田福建沿海五地市64家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并与相关人员进行座谈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惯例、运用投融资理论,透析福建民营企业融资障碍,提出构建福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 福建沿海地区民营企业融资现状调查 (一)种子期与创立期:内源性融资为主,外源性融资较少,关系型融资渠道凸显 福建沿海地区民营企业以家族企业模式为代表。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创办初期所需资金主要来源有48家民营企业以家族筹资为主,比例高达78.13%;银行贷款有15家占23.43%(表1)。 我们认为:种子期,即研究开发阶段,民营企业主要存在技术开发风险,此时对资金需求量较小,内源性融资即自有资金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在创立期,需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进行产品开发及销售,由于企业并无过去的信贷经营记录,且初创时期,企业规模小,经营不稳定,企业往往存在着资信等级低、抵押担保能力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外源性间接融资)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失败也在这一阶段。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投资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一阶段的投资风险最高但投资收益不一定大,因此,吸引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较难。从而在现实中表现为从金融机构、风险投资等渠道取得外源融资较困难[1],这种状况下企业经营主要依赖内源融资是情理中事,不足为奇。 调研中我们发现,福建民营企业创立期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还有民间高利贷、朋友间融资等渠道,分别有10家、15家,占所调研企业的15.62%、23.43%,这显示了福建民间地下金融、亲情熟人网融资渠道的重要性。很多民营企业主都承认有通过亲人、熟人关系进行民间私募、借贷的经历,即使是有正规银行贷款,朋友熟人推荐也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凸显了熟人关系融资在福建民营企业创立期阶段的重要性。 表1 福建沿海地区民营企业创办初期资金来源(多选) 附图
(二)成长期与成熟期:对内源性融资过度依赖、外源性融资结构不合理,关系型融资明显下降 一般情况下,随着民营企业的成长和规模的扩张,逐渐步入成长期与成熟期,单纯的内源性融资已远不能满足其需求,外源性融资的依赖程度就随之提高并逐渐成为主导的融资形式。然而调查结果是民营企业无论在创业初期,还是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均高度依赖内源性自有资金。从资金结构看,原始资本金,甚至日常经营性流动资金绝大多数也来源于企业内部自身利润积累。在成长期与成熟期阶段有44家占68.75%的企业资金来源仍然是自身利润积累,有42家占65.63%的企业选择外源性间接融资银行贷款;而在外源性直接融资中,通过发行股票与发行债券融资的企业占4.68%和1.56%;其他创新融资渠道如典当、租赁、保理、风险融资、票据、应收账款与品牌(无形资产)融资渠道较少(表2)。 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民营企业长期受到金融机构的忽视而导致民营企业家养成了不靠银行发展的习惯并形成某种惯性,且民营企业家的“所有权情节”,内心也不情愿通过发行股票或出售股份等直接融资渠道将企业的控制权转移;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是缺乏与民营企业具有天然亲和力的外源性融资环境。民营企业对内源性融资的过度偏好,主要原因是直接融资环境(创业风险投资、主板、二板与发行债券)不畅通,即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处于缺位状态,国内尚未开辟适合中小民营企业的多层次、多渠道的、针对不同风险程度的股票交易市场融资等资本市场体系,从而导致外源性融资结构的不合理。 关系性融资在成长期与成熟期阶段仍有一定作用:家族筹资与朋友间筹资分别有10家与8家,占15.63%和12.5%,与民营企业种子期与初创期相比分别下降了62.5%和10.93%,但远远高于股票与债券等直接融资份额总和(3.12%),进一步印证了福建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狭窄(表2)。 (三)外源性直接融资渠道堵塞,间接贷款融资为企业主要选择,但存在一定的融资障碍 如前所述,民营企业外源性融资方式包括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种方式。当前,福建省民营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管理不够规范,这就决定了间接融资将是它们的主要外源融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