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展现出的旺盛活力和良好发展势头,归根到底与人力资源效率密不可分。 在当前的网络经济和高度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何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促进人力资源效率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政策调整、政府扶持、社会关注、企业努力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民营企业遍地开花,发展速度快,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呈现出持续、高速、稳定的发展态势(详见表1、图1)。 表1: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各年统计年鉴) 年份 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 年末户数(万户) 150.9 176.2 202.9 243.5 300.6 从业人员(万人) 2021.52406.52713.93409.34299.1 投资者(万人)322.4 395.3 460.8 622.8 772.8 附图
图1: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情况柱状图 民营企业的大发展与国家政策的调整、经济社会环境的优化紧密相关,但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其发展中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管理的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力资源资源效率的不断提高,是民营企业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目前,民营企业正处于“二次”创业时期,需要构建核心能力来取得成功,而核心能力的构建是以人力资源及其高效率的实现为基础的,因此民营企业只有依托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效率才能更好地面对加入WTO的挑战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市场竞争。 一、民营企业发展初期的人力资源优势分析 自90年代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不断获得发展。特别是近4年来,私企数量、注册资本逐年翻番,对税收的贡献份额不断扩大,发展速度惊人。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发展初期的积累,而这种基础积累的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人力资源优势是其最主要的优势之一,主要表现在:组织层次少,对市场反应灵敏;机制灵活,能够吸引人才;家族制管理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具有竞争优势。这些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做法,促进了民企人力资源效率的提高,在其创业阶段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当其进入“二次创业”阶段,这些优势将有所削弱,甚至可能成为前进的障碍。特别是民企既不具备外企、跨国集团在薪酬结构、发展空间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也没有国企在福利、职业稳定性方面的强势吸引力,面对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和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竞争的新特点,它在发展初期对人才的吸引力优势会大大降低,从而出现诸如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优等问题。特别是目前,在超常规发展态势面前,发展速度并不是衡量民营企业的唯一标准。在国家宏观调控形势下,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好日趋成熟的发展环境,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力资源效率以强化核心竞争力,不断做大做强,这是民企在新一轮战略跨越阶段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必须肩负的重大责任。 鉴于目前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效率的研究较少,下面笔者将从对国内外已有的人力资源效率评价方法的简要分析中,结合民营企业自身特点和运营中的人员配置过程,提炼出影响民营经济人力资源效率的五种因素,然后结合当前民企在人力资源使用和管理上的薄弱点,分四个层面,就全方位优化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人力资源效率的策略进行探讨。 二、国内外已有的几种主要的人力资源效率评价方法 人力资源效率分析和评价就是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水平以及人力资源利用效果的评测,目的在于为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能力提供决策参考。近20年来国外的人力资源效率评价方法较多,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效率进行分析。下面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做一介绍。 1、人力资源指数。“人力资源指数”是由美国的舒斯特教授1977年开发而成,由报酬制度、信息沟通、组织效率、关心员工、组织目标、合作、内在满意度、组织结构、人际关系、环境、员工参与、工作群体、基层管理、群体协作、管理质量15个因素综合而成。 2、人员能力成熟度模型(P-CMM)。P-CMM是由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于1995年提出的针对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过程管理指南,特点在于通过过程性标准和结果性标准诊断组织人员能力成熟度,并明确不同成熟度的企业具体应如何改进。 3、人力资源关键指标。常见的主要有eHR关键选型指标和关键业绩指标(KPI)。关键选型指标认为在选择eHR系统时,需要围绕投资回报率来提取关键选型指标;KPI则是企业在编制关键业绩指标的基础上,制定岗位的绩效目标,经过一定的工作周期后,开展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员工的薪酬、岗位调整、培训、职业发展等,并对关键业绩指标进行修正,从而形成绩效管理的闭环。 4、人力资源管理指数。认为一个企业人力资源效率水平不仅与HR的水平相关,也与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文化、领导者和直线经理的人力资源意识和水平直接相关。此指数由领导者角色定位及要求、直线经理角色定位及要求、HR角色定位及要求三个主要维度构成,并由此明确列出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量表(总经理量表、HR量表、直线经理量表)。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人力资源会计、投入产出分析、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目标管理、组织健康报告法、人力资源记分卡等十余种有关人力资源效率的评价方法。国外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我国学术界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探索,主要有:台湾谢炜频的“台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衡量模式”、南京大学赵曙明的人力资源指数中国标准、马思宇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