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资源

作 者:

作者简介:
林尚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

原文出处:
理论前沿

内容提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健全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的关键,就是重新激活党的基层组织。为此,必须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党的基层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问题;二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问题。


期刊代号:D2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06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6)09-0005-04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新时期党建的核心主题,而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从现代政党的执政逻辑来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因为,党执政的基础在社会,而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就是能否既全面赢得社会,又有效驾驭社会。为此,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与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而这种结合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平台就是党的基层组织。可见,基层组织虽不起眼,但却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领导的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从根本上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

      在民主政治发展已进入大众民主时代的今天,任何政党都必须有基层组织的支撑,但是,在不同政治制度下,政党的生存状态不同,基层组织对政党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就不同。相对来说,对于那些以各级议员为轴心展开活动的政党来说,其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要相对弱一些;而对于那些以党的组织体系为轴心展开活动的政党来说,其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则强一些。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基层组织是党领导与组织国家和社会的核心组织与根本力量,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就是通过网络化的党的基层组织实现对中国社会的全面再造和整合,并由此建立了具有高度动员能力的一元整合体系。

      但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党的基层组织的传统体制基础有所松动,组织资源有所流失,基层组织不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有所弱化。2001年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有3名以上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851家,已建立党组织的197家,占20%左右。其中,员工在100人以上的企业没有建立党组织的35家,员工在50人以上没有党员的341家。(《关于北京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见《北京党建网》http://www.bjdj.gov.cn)然而,面对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面对日益增长的社会自主性和不断扩大的社会公共空间,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又非常需要通过其拥有的几十万个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所建立的紧密关系,来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与社会基础。早在1993年,胡锦涛在昆明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就明确表达这种紧迫性:“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实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巩固执政地位的组织基础。基层稳固,党的整体才有强大的战斗力,我们才能经得起任何困难和风浪的考验,立于不败之地。在历史性的重大转变时期,在当前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尤其是这样。”(胡锦涛:《在昆明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3年12月21日),《党建研究》1994年第3期)

      由此可见,改革和社会发展使党的建设和发展处于这样两难境地:社会结构的分化和社会形态的转型,使党的基层组织出现弱化趋势;而在改革和发展这个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对新时期党建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重要性却在不断地增强。走出这种两难的惟一选择就是止住党的基层组织弱化,重新激活党的基层组织,使其真正成为党的建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支撑点。相反,如果不能解决党的基层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整个党建就将落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困境。一旦落入这个困境难以自拔,党的生机与活力就无从谈起,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就更是只能纸上谈兵了。所以,不论从中国政治的哪条逻辑出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都具有无比重要的战略意义与价值。

      不论执政能力建设,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其工作的主要空间都在基层社会。党要通过其在基层社会的组织体系,巩固其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在今天的条件下,党在这方面的努力,必须与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因为,在社会结构日益分化、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以及社会个体日益自主的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只有承载起协调社会、整合社会、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使命,才能赢得社会,凝聚群众。为此,围绕着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应该充分完善和开发自身内在的社会功能。基层组织内在的社会功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基层组织是党整合社会的组织机制。整合社会是政党执政的基础,这其中不仅关系到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而且关系到政党执政政策的实现基础。不同的政党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整合社会,党的各级组织,包括基层组织一直是最基本的力量。中国社会的性质、形态以及党在中国社会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基层组织是党整合社会的重要组织机制。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与各类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中国共产党依靠基层组织整合社会的政治方略不会改变。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来说,有效的社会整合是和谐社会建设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其二,基层组织是党协调与社会关系的组织纽带。协调党与社会关系,既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党的基层组织协调党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靠党的领导工作和执政活动,另一方面则靠党对社会的服务与关怀。越是基层组织,发挥党服务和关怀社会的功能对协调党与社会关系越是有效。实践表明,党的基层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和关怀社会的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与社会建立协调与协商关系的基础和可能达到的水平。此外,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党还能将各类不同层面的社会和政治组织联系到党组织周围,从而大大扩展党的社会基础。所以,不论是纵向的党整合社会的关系,还是横向的党协调社会的关系,都离不开党的基层组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