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06)03-0012-0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理论品格,从科学的制度设计着手,对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构想。将执政为民的理念与科学的制度设计紧密结合,注重从制度层面认真落实和努力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是我党在治国理政方面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党在执政能力建设上更加注重实效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一、执政为民理念与制度设计的结合是我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举措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不仅在于它提出了先进的执政理念,还在于它能够按照先进执政理念的要求,不断地通过制度创新,以科学的制度设计来保证执政理念的真实性和实践性,使执政越来越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和程序化。 党的执政能力表现为综合性的能力系统。既包括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更重要的还体现为党的整体能力。这种整体能力突出表现在党创设制度和运用制度的力量治理自身、治理国家以及有机整合各种执政资源的能力。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落实执政为民的理念,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关键。制度的欠缺或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影响执政能力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在执政能力建设中,必须大力提倡执政党创设制度、利用制度、遵循制度的意识和能力,从制度的合理性、制度的稳定性、制度的有效性等方面,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将制度能力的提高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我党的执政实践已经证明,执政能力建设的水平突出地归结为执政党的制度能力建设的水平。制度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明支架,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积淀为制度文明。制度设计的过程和制度设计的成就反映出制度文明的状况。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政治文明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制度文明。 依靠制度实施统治是政治统治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规则和规律。制度文明反映出执政党的文明程度,又与人类文明具有同步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是为人类发生相互关系所提供的框架,它由正式的成文规则和那些行为规则所组成。”[1] 5-6任何社会组织和组织的活动都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来规范和协调其成员的活动。制度就是保证社会有序性、稳定性和公正性的一种定型化和规范化的社会关系。制度文明状况如何对于组织的管理水平、组织效应的增强状况、组织效率的提高程度以及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能否和谐而有节奏地进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将执政为民的理念与加强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相结合,并使之与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的发展相配套,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始终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经得起任何风浪考验的先进执政党。因此,共产党的执政必须将执政为民的理念与科学的制度设计统一起来。 (一)将执政为民的理念与科学的制度设计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 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先进理念,作为执政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和执政的文化价值观,应该成为一种科学的制度安排和制度设计,并通过这种制度安排和制度设计,成为执政全过程都必须表现出来的实在行动。没有科学的制度设计,执政为民的理念无法成为从精神层面转化为物质层面的东西,因而就存在着理念与实践脱节的危险。早在1980年,邓小平在谈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问题时,就突出了制度建设问题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致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我们今天再不健全社会主义制度,人们就会说,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所能解决的一些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反而不能解决呢?这种比较方法虽然不全面,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不加以重视。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他虽然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过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2] 333邓小平在这里所说的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论断,关于“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的观点,都突出了将执政为民的理念与制度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的极端重要性,成了推动我党大胆进行制度创新的科学方法论和行动指南。 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说明,我党的先进性以及我国政治文明的优越性不仅表现为理论上确立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先进理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和有效完善民主政治的一系列制度,真正体现执政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创建科学的政治制度和管理制度就成了有效保证国家和社会合理存在与有序运行的基本前提。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只有科学的制度设计,才能切实地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