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充满歧义的概念,对其概念理解的困难导致了对它在现代社会体系中的复杂角色的理解的不透彻。本文试图从自律性、感性、时间三个视角来对这一概念进行清理,昭示出跨学科的审美现代性研究范式。 一、波德莱尔的审美现代性界定 审美现代性(aesthetic modernity)又译为“美学现代性”,又有“文化现代性”、“文学现代性”、“艺术现代性”、“浪漫主义的现代性”等类似的名称。一般认为,在美学上,现代性成为一种明确的意识来自于波德莱尔:“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① 现代性与永恒性是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核心。这种对艺术的界定也是他对美的确定:“构成美的一种成分是永恒的、不变的,其多少极难以确定;另一种成分是相对的、暂时的,可以说它是时代、风尚、道德、情欲,或者是其中一种,或者是兼容并蓄。”② 联系语境,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概念是在评论当时的画家贡斯当丹·居伊的创作时谈及的,他认为这位作者就是追求现代性的观念,从流行的东西中提取出它可能包含着的在历史中富有诗意的东西,从过渡中抽出永恒。波德莱尔对现代性这种充满诗性的界定本身是内涵模糊的、充满歧义的,蕴含了从多维度进行阐释的可能性。 首先,“过渡、短暂、偶然”的描述意味着审美的时间意识。审美现代性的时间意识在居伊的绘画作品中得到了表现。这意味着创作的快速,也就是具有速写的特征,即兴作画,类似新闻的快速,波德莱尔认为,从居伊的画,可以读到关于克里米亚战争的每时的、详细的报道,这是比其他任何报道都强的报道。居伊追求的就是这种瞬间的美,捕捉瞬间的偶然的形象或者感觉。结果,他画的马就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各式各样的;他画的女人也千变万化,充满动态。没有一种鲜明的时间意识,是难以达到这种效果的。在波德莱尔看来,居伊的作品就是画家所在的时代的作品,他描绘的战争就具有“战争的编年史”的价值,说他的画“就会成为文明生活的珍贵档案。虽然艺术作品表现了过去,但是波德莱尔认为,过去之有趣,不仅仅是由于艺术家善于从中提取的美,而且还由于它的历史价值。现在也是如此,我们从对于现在的表现中获得的愉快不仅仅来源于它可能具有的美,而且来源于现在的本质属性。他赞赏当时的一套时装式样图,认为那些服装具有双重的魅力,即艺术的和历史的魅力,除了画得美之外,还有“时代的风气和美学”。也正是由于这种历史意识,波德莱尔对巴尔扎克的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二,波德莱尔的界定也意味着对感性的重视,因为波德莱尔认为,如果取消了这种现代性,“势必要跌进一种抽象的、不可确定的美的虚无之中,这种美就像原罪之前的唯一的女人的那种美一样。”③ 因此,对现代性的重视就是强调感性,强调具体性与多样性,也就是美的特殊性。波德莱尔所说的特殊美与现代性根本上说是激情与想像的特殊性,也就是感性的特殊性,因此他反对陈腐的带学究气的现代美学体系,而“满足于感觉”④。现代性就是理性的对立面,就是感性,就是现代的感性的社会生活。对此,对波德莱尔打了一个比方,他说,艺术或者美具有两重性,即永恒性与现代性,这种两重性是人的两重性的必然后果,“如果你们愿意的话,那就把永远存在的那部分看作是艺术的灵魂吧,把可变的成分看作是它的躯体吧。”⑤ 也就是说现代性就是躯体,这正是感性的确证。再者,波德莱尔的现代性界定又蕴含着对个体性的重视,事实上意指了他一贯倡导的独创性,这进一步就可以解释波德莱尔对审美的自律如此重视的缘由。这意味着艺术创作应该独立于理性与道德,为艺术而艺术。孔帕尼翁认为波德莱尔的审美现代性涉及到未完成性、碎片、无意义、反思或者迂回等特征之外,还有自律。⑥ 波德莱尔对现代性的界定与阐释整合了时间、感性与审美的自律性三个方面,他清楚地表明了这点:“几乎我们全部的独创性都来自时间打在我们感觉上的印记。”⑦ 这样,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思想为多角度地阐释审美现代性奠定了基础,他因之被称为美学领域中的“现代性之父”⑧,不同的研究者从这个界定出发试图通过抽象化来使之成为一个普通的理论范畴,这就形成了审美现代性研究的不同视角,我们对这些视角进行谱系学考察以试图表明波德莱尔的审美现代性是整个现代美学、整个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维度。 二、审美自律 康德、韦伯、哈贝马斯等人形成了关于审美现代性的自律论的概念。 康德从现代哲学的角度区分传统带有形而上学意义的真、善、美的概念,并把它们置于现代不同的知识领域、认识机能与相应的活动之中,这就是他三大批判的确立。悟性活动于科学认识领域,理性运作于道德实践领域,而判断力就施展于审美领域。在康德看来,美就是一种非功利的带有个体性的感性领域,人们对美的欣赏的愉快是“唯一无利害关系的和自由的愉快”。⑨ 因此审美领域既不同于纯粹理性的认知领域,也不同于实践理性的道德领域,“美的艺术作为美的艺术必须看做不是悟性和科学的制成品,而是天才的创作,并且因此是通过审美性观念获得它的法则,而和那些从理性的诸概念所规定诸目的在本质上的区别着。”⑩ 事实上康德通过美的愉悦与生理的快适的区别确定了审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的区别,通过审美与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区别确定了文化价值领域之间的区别。康德通过这些区分建构了现代的审美自律性的观念,这是对审美本身加以理性认识的结果,这事实上意味着现代美学学科的出现的合法性。韦伯作为一个新康德主义者,承续了自律性的观念。对韦伯来说,艺术变成了一个越来越自觉把握到的有独立价值的世界,这些价值本身就是存在的。但是韦伯主要不是一个美学家,而是一个社会学家,所以与康德思考的侧重点不同,他注重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审美自律性。他认为,宗教的世俗化与形而上学的瓦解导致了合理性的进程,导致了文化领域在科学、道德、艺术方面的分化。但是合理化具有不同的形式,神秘内省的合理化与日常生活的合理化不一样。艺术的独立或者自主化就是审美领域的一种独特的合理化开始形成。韦伯对审美现代性的自律性的形成动因从社会学方面进行的考察对美学来说是属于外部的,这使康德提出的自律性问题社会化与历史化。韦伯对康德问题的阐释奠定了后来审美现代性研究的主线之一,建立了审美与道德、科学相区别,与日常生活、宗教活动相区别的研究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