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适时性

作者简介:
[荷兰]海因斯·佩茨沃德,汉堡应用科学大学,德国 汉堡

原文出处:
学术月刊

内容提要:

新马克思主义美学通过将审美与作为整体的社会联系起来,用一种充满活力的方式揭示了诸如艺术哲学、自然美学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之类的美学的主要领域。它预见了艺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现而被扬弃,最终成为人类生活的富足状态。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倾向在于,根据艺术对社会导向和文化导向所产生的重要改变来讨论和阐明艺术的作用。这种对于将艺术深植于社会之中的关切,使得新马克思主义美学具有高度的适时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优越性,在于它看到了现代社会总是具有两面性。它之所以优于其他学派如实用主义或解释学,在于它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反思艺术,即艺术既在社会领域之内又在社会领域之外而存在,艺术既是“社会事实”又是“自律的”。其中,它对自律艺术和对商业化艺术的关注,无论是在罗蒂还是在伽达默尔那里,都没有这种双重轨迹的见解。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06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06)08—0028—09

      任何关于美学问题的讨论都须有对“美学”这个概念作某些粗略的澄清。为了更加靠近我所谈论的主题,我建议将艺术哲学意义上的美学、自然美学意义上的美学(即英、美术语中的“环境美学”)和作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的理论的美学作出区分。近年来,新马克思主义美学通过把审美与作为整体的社会联系起来,用一种充满活力的方式揭示了所有的美学领域。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倾向在于,根据艺术对社会导向和文化导向所产生的重要改变来讨论和阐明艺术的作用。这种对于将艺术深植于社会之中的关切,可能与实用主义(如约翰·杜威的《艺术即经验》和理查德·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美学:生活之美,艺术之思》)有相同之处。然而,它与实用主义的最大不同,则是通过对唯心主义哲学美学(尤其是康德和黑格尔)的批评和元批评,发展出了它自己的主题和范畴。

      一

      毫无疑问,新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方法论上对于艺术哲学意义上最深刻的自我意识是阿多诺的《美学理论》。尽管现代艺术哲学美学已经完全过时,但阿多诺仍然主张美学理论必须保持它的完好无损的概念特征,而不必变成艺术。与过去的美学相比,今天的美学应该将它的概念更加有力地建立在具体的艺术经验的基础之上。美学理论必须变成“对艺术经验的反思”,而又无须减弱它自己的概念特性。美学有必要涉及传统范畴,但是这些范畴如优美、崇高、风格、模仿、表现等等必须经过重新定义的过程。这种重新定义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既然传统的范畴与艺术经验有关,因此它给审美经验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概念基础。其次,美学概念已经对现代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感到厌烦,“美学作为艺术经验的反思而又无须放弃它坚定的理论特征,这种要求最好通过将概念运动结合到传统范畴之中并将它们与艺术经验对照起来而得到实现。”(AT,P.263)①

      在黑格尔和康德那里,传统美学要么完全强调内容,要么完全强调形式。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显示了体现人类精神完满阶段的各种不同方面;康德则认为,正是通过它们的形式,艺术作品变得可以理解。由于阿多诺的新马克思主义美学起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因此,它是从艺术作品的生产模式的角度来研究艺术作品的领域。一种有价值的艺术哲学必须用生产逻辑来支持它的反思。在这一点上,现象学的解释是不够的,它并没有对深嵌于社会之中的艺术作出说明(AT,P.335)。

      康德曾提出审美判断和艺术作品遵守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准则这一著名学说,阿多诺则通过将它与艺术在社会之中和社会之外的辩证处境联系起来加以改造。对于阿多诺来说,康德的自相矛盾的表达方式表明艺术作品是“有目的的”,因为艺术作品是“一些动态总体,其中所有个别成分为了……整体而存在……正如整体的存在是为了通过对其个别成分的否定而实现或获救一样”;然而,“艺术作品又是无目的的,因为它们已经脱离了经验现实的手段、目的的关系”(AT,P.139)。

      这里,我们必须认识到,根据它们的“合目的性”,艺术作品要反对社会的经验现实,因为现行的社会是“一个具有自我保护目的的领域”。由于这种原因,艺术作品的合目的性是“辩证的”,它显示了“对实际设置的目的的批判”而偏袒“被压迫的自然”(AT,P.288)。艺术作品的这种合目的性,意味着艺术作品与“经验现实”的分离。艺术决不会完全被社会总体所吸收。

      在阿多诺看来,艺术作品的合目的性不像康德所说的是从感知者的反思那里产生的,而是在艺术作品的技术之中具有其存在的理由。这里,我们再一次注意到,艺术反对既定的社会,是因为艺术作品通过修正和改造通行的技术、通过将通行的技术与一些特殊目的联系起来,而发展了它们特别的技术。“技术就是一种这样的东西,艺术作品凭借它用一种为经验存在所反对的方式而被组织成为有目的的东西;只有通过技术,它们才能变成有目的的东西。”(AT,P.216)

      在阿多诺对康德的说法的重新界定中,还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方面,即艺术作品的合目的性为艺术作品造成人们理解上的障碍提供了证明。从知识论的观点来看,艺术作品能够长期保持是一个难解之谜。然而,在艺术作品的合目的性之中,预示了一条通达其谜一般的特性的途径。艺术作品的合目的性是接近和解决每件艺术作品所造成的难解之谜的条件。“作品是以其自身为目的的,无须具有任何超出它们自身安排之外的确定目的;然而,它们的合目的性被合法化为一种解答难解之谜的东西。通过有组织的安排,艺术作品变得不只是像它们所存在的那样。”(AT,P.124)

      总之,阿多诺对于康德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重新界定,主要是将先验批评语言转换为社会批评理论。由于艺术作品成了有目的的,它们就超越了那个受到手段、目的的功利主义理性统治的社会。从现存社会的内在观点来看,艺术作品是无目的的;从构成一种连贯整体的角度来说,艺术作品又是有目的的。这种辩证本性包含了社会批评的潜能。由于艺术的合目的性指向艺术作品的谜一般的特性,因此,美学具有认识论和形上学的目的。这里,我想要说的是,阿多诺的美学是适时的,因为艺术是以这样的方式来结构的——艺术的批判能力得到了强调,而又没有丧失对艺术的内在一致性的敏锐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