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论十大关系》光辉历程

——纪念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50周年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党史天地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0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一次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讲话,史称《论十大关系》(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对十种关系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其要点讲述了我国在当时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十种关系,也就是十种矛盾即《论十大关系》,它运用了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全面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基本思想。它既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它既阐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一系列基本方针和政策,也提出了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如何将十种关系处理好,如何按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办事,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多快好省地发展,提供了非常合理的论据。那么,毛泽东是如何提出和形成《论十大关系》的呢?

      认清形势 提出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只用了3年时间就医治了战争的创伤,恢复了经济。随后,又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为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195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特别是经济建设方面,经过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前几年的努力,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一个巨大的跃进。到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原定的主要指标大都提前完成,工农业总产值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长。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也比较好,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然而,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形势是怎样的呢?

      首先,在处理各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上比较协调。比如,在这一段时间,我们在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上基本上是正确的,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在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上也没有犯大的错误。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有的比例关系需要进行调整,如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投资比例等。另外,在当时国际局势趋向缓和的情况下充分地利用沿海工业基础的重要性问题,需要认真的对待。因为当时全国工业的70%在沿海,沿海工业搞好了还可以支援内地建设,同时沿海工业交通方便,在对内对外关系上处于枢纽地位。如果当时对沿海工业估计不足,忽视沿海工业的充分利用就会推迟我们的建设速度,使我们的建设事业和资金积累受到损失。

      诚然,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我们经验不足,对经济建设规律了解和尊重不够,也曾一度出现了一些急躁冒进情绪。毛泽东在1957年4月30日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谈话时,对这段历史是这样说的:我的脑子开始也有点好大喜功,去年三、四月间才开始变化……毛泽东这里所说的“去年三、四月间”是指1956年在听取34个部门汇报时的那段时间。

      其次,由于建国初期我们没有经济建设的经验和管理经济建设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就需要学习外国的经验。当时最现实的就是向苏联学习,斯大林也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派出了各方面的专家,也帮助我们搞了一些建设项目,使我们少走了一些弯路。但是苏联的经验并不都是成功的,即使是苏联的成功经验也并不都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学习苏联也不能代替寻找我们自己的路。何况,后来苏联也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尤其是苏联由于片面的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此他们的农业上不去,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十月革命前的最高水平。从而影响到市场供应紧张,货币也不稳定等。

      毛泽东就《论十大关系》的提出与学习苏联的经验问题进行了多次的说明或者强调。如1958年3月10日在成都会议上说:“十大关系,开始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设路线,原则与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们的一套内容……”同年5月18日,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代表团团长会议上又说:“为什么讲十大关系?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就是同苏联比较。除了苏联的办法以外,是否还可以找到别的办法比苏联、欧洲各国搞得更快更好。”11月9日,在郑州会议上当讲到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时,谈到:“……如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关系、农业问题,未完全反映,他就吃了这个亏。”还说:“人民不能从中看到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结合,直到现在,他们的产品比我们少。”又形象地说:“这是铁拐李走路,一条长腿,一条短腿,手扶拐杖,比较偏跛。我们现在的提法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两条腿走路,究竟哪个比较合乎客观法则?”实践证明,只有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总结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少走弯路。这就是毛泽东一贯强调的学习外国经验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学习一定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动的道理。

      其三,当时国际形势趋向缓和,我们党预计可能有一段国际和平时期,这也为我们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