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邓小平是影响了中国20世纪历史的两位巨人。他们在领导中国摆脱贫穷走向繁荣富强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思想和原则,为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对外开放的原则立场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但由于所处时代环境、历史条件和主观认识程度的不同,他们所阐发的对外开放思想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毛泽东提出了丰富的对外开放思想并积极付诸实践,但由于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制约,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并没有完全打开。邓小平吸收了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精华,结合时代特点和中国现实,以其敏锐的世界眼光,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对外开放的理论,并形成了丰富的实践,突破了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上的局限,实现了历史的超越。 一、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一致性 (一)共同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外开放理论,是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源泉。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必然打破地域、国界等的限制,使社会分工和经济生活国际化,世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资本主义时代,一切国家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对外开放同人类历史的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845年就提出了对外开放的观点。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1] (P276)十月革命胜利后,在领导苏维埃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践中,列宁充分认识到向资本主义学习、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重要性。他说,“不向资产阶级学习也能建设社会主义,我认为,这是中非洲居民的心理。我们不能设想,除了建立在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以外,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2] (P252)所以社会主义必须“把资本主义所积累的一切最丰富的、从历史的角度上对我们是必然需要的全部文化、知识和技术,由资本主义的工具变成社会主义的工具”[2] (P357)。他明确提出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论断。他进一步总结说:“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3] (P511)在此基础上列宁提出了非常著名的公式:“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加电气化”。在列宁的对外开放思想指导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外开放理论,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开放理论。 (二)从中国实际和历史的经验教训出发,强调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历史的国家,近代中国更是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没有经历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要改变这一贫穷落后面貌,除了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之路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对外开放,向外国学习。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已紧密地与世界联成一体”,“我们不是也不能是闭关主义者”[4] (P190-191)。中国的抗日外交政策是“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不放弃一切可能争取的外援”[5] (P600)。在《论十大关系》这篇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作中,毛泽东专门探讨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明确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学习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好的东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邓小平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6] (P78),“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6] (P90)。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6] (P64),“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6] (P117)。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不开放就只能回到落后贫穷的状态。邓小平从中国的现实出发,认为中国底子薄,人口众多但耕地少,资源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在经济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这就需要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充分利用国外的市场和资源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邓小平把对外开放提升到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中国命运的高度:“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6] (P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