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发展思想一脉相承

作 者:

作者简介:
侯远长,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主任、教授。(郑州 450002)

原文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通的。毛泽东的“革命发展观”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做了理论上的铺垫,邓小平的“建设发展观”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江泽民的“创新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思想来源。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06 年 01 期

字号:

      一、毛泽东发展思想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做了理论上的铺垫

      由于历史的局限,毛泽东的发展思想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其内容是很丰富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是毛泽东发展思想的奠基之作。在毛泽东发展思想指导下,1958年5月,党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路线。1964年12月,三届人大第一次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用15年时间,到1980年前,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的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1975年周恩来再次强调和阐明这一发展战略。

      为保证贯彻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分两步走发展战略,毛泽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方针。主要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战略方针;“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先导”和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战略方针。在发展路线、发展战略和发展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1956年底“一化三改”后,我国进入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干扰,在贯彻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方针等方面发生了曲折和失误。主要表现是:第一,实施了“赶英超美”发展模式。兴起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提出20年赶美,15年超英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出现了1959年建成社会主义,1962年进入共产主义的县市。第二,提出了“一帅”、“三纲”的发展途径。“一帅”是指政治挂帅,用突出政治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三纲”: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在工业建设上,要“以钢为纲”;在农业发展上,要“以粮为纲”。第三,确定了“抓革命、促生产”的发展思路。把生产力的发展放在第二位,发展要服从于和服务于革命,即阶级斗争,直接违背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发展规律。在“抓革命、促生产”指导下,强调“两手抓”,一手抓“工业学大庆”,一手抓“农业学大寨”,通过“两手抓”运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第四,在实践中发生了两大失误。一是制定了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二是“左”的指导思想,把我国建成高速度、高指标,“一大二公三纯”的社会主义。主要表现:(1)在生产力发展上, 急于求成。通过大跃进三年建成社会主义,五年进入共产主义。(2)在生产关系发展上,急于求纯。认为社会主义是公而又公、纯而又纯、大而又大的社会。(3)在发展指标产量上,高指标、高产量、高数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4)浮夸风、共产风横行。在这股歪风下,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信阳事件”。

      总之,毛泽东发展思想及其实践中的成功和失误,都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上的铺垫。

      二、邓小平发展观为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的发展观是在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基础上,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归纳起来是“两个制定”、“两个确立”和“六个揭示”。

      1.“两个制定”。第一,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路线,即党的基本路线。特点是两个突出,突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突出“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奋斗目标。第二,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格局、战略步骤、战略重点。为保证“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的实施,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方针和政策。

      2.“两个确立”。第一,确立了两个大局的发展思路。邓小平认为,一个发展大局是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一个发展大局是沿海地区发展起来后,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1](P277—278)。第二,确立了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它要求以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为重点,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按照这一发展模式的要求,中央采取了“三个倾斜”:(1)对外开放向东部倾斜。先后创办4个特区,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开辟了1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了长江、珠海和闽南3个三角地带,形成了41万平方公里2亿多人口的沿海开放地带。(2)优惠政策向东部倾斜。包括财政、税收、信贷、投资等方面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3)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向东部倾斜。以1994年为例,全国总投资额为15000亿元,其中向东部地区投资占到62.9%。

      3.“六个揭示”。第一,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二,揭示了发展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第三,揭示了发展的动力。邓小平认为,要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用阶级斗争,也不能用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这就从根本上找到了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第四,揭示了发展的关键。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科学教育放在首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一个国家的发展关键是靠科学和教育。第五,揭示了发展的方针。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是搞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现代化建设是我们的根本任务。第一条方针规定了发展的正确方向,表明发展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发展,而不是“全盘西化”的发展;第二条方针表明发展内容是现代化建设,而不是别的。根据这两个方针,邓小平提出了发展的基本原则:第一是公有制为主体,第二是共同富裕。这两条原则就从根本上划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第六,揭示了发展的规律。一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二是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发展;三是由部分富裕到共同富裕的发展;四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协调发展。这四条发展规律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不能取代而各自又独成体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