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现代审计与会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5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难点是如何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审计评价重点和评价指标的选择。鉴于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不核算盈亏等特殊性,在确定审计重点和评价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方面存在一些实际困难。笔者根据从事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经验和体会,对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重点和指标评价选择提出以下看法。

      我们认为,国有资产的真实、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情况是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也是评价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主要内容。

      确认任期内国有资产真实、完整,需要审核任期内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盘点、存货和固定资产盘点、应收款项的清理、对外投资的核实、账外资产、不良资产的确认等)、负债(应付款项的清理、大额借款的手续是否合法等)、净资产变动(事业基金、固定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其他基金、专项资金结余增减变动的合法性等)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以判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或潜在流失的可能性。此外,还要关注任期内财务收支情况的真实性,检查是否存在往来科目核算收支、是否存在账外收支等事项。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范围较广,涉及到经济指标完成,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情况,任职期间单位遵守财经纪律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促进提高经济或社会效益而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成效等;评价方式既有利用非财务指标的定性评价,又有利用财务指标和数据进行的定量评价。与定性指标相比,定量指标更具体、直观、准确,既不易产生异议、歧义,也便于分析、考核和评价。

      一般而言,定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情况;任职期间单位遵守财经纪律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促进提高经济或社会效益而采取的管理措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提高职工素质、福利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状况等等。

      定量指标评价方面,主要指单位预算执行、事业增长、事业积累、资产质量好坏、资产结构是否合理等。事业单位与资金、负债、净资产有关的各项评价指标主要有:

      1.预算执行情况指标评价。该指标主要指预算执行率,包括收入预算执行率、支出预算执行率和结余预算执行率。具体公式是:预算执行率=当年预算(收入、支出、结余)完成数/当年预算(收入、支出、结余)计划数×100%。

      该指标反映单位当年预算完成情况,主要是对预算管理体制下的预算管理水平评价。

      2.事业收入增长情况指标评价。该指标主要包括总收入增长率、事业收入增长率、经费自给率等。通过对比总收入增长率、事业收入增长率的增减变动情况,结合总支出、事业支出的变动情况,可以分析收入的增减主因是拨款增减还是事业收入增减,而经费自给率的升降则反映单位依靠自身力量创收的能力。

      3.事业积累指标评价。事业积累指标主要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增长率,反映单位用于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和发展后劲。需要注意的是,固定基金不包括基本建设拨款形成固定资产而增加的固定基金。

      4.资产结构指标评价。资产结构指标主要指资产负债率,对比任职期初资产负债率与任职期末资产负债率,可以分析增减变动原因和合理性。

      5.资产质量指标评价。资产质量指标主要指不良资产增加额和不良资产比率。

      由于事业单位类型多样、业务范围不同,应区分事业单位类型确定评价重点指标。例如,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主要评价指标是“收入(或支出)预算执行率(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国债资金)”(评价财务收支的预算执行情况);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主要评价指标是经费自给率(用来衡量事业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满足经常性支出的程度);收支预算包干事业单位以“事业收入增长率”、“专用基金增长率(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为主要评价指标,反映利用自身资源组织创收和完成事业任务的能力、积累能力和事业发展后劲;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以“收入(或支出)计划完成率及收入增长率”、“收入(或支出)增长速度”、“专用基金增长率”等指标为评价重点,反映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