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报业集团内部审计新模式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江苏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5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创建真正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按照《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必须独立于经营管理活动的决策过程之外。但是,从目前报业集团情况看,一般属于总经理主管,与其他业务部门并列位置。另有少数单位把审计职能隶属于财会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导致审计监督弱化。目前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报业集团要做强做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个独立的、高层次的内审部门,加强对下属各级子报及成员企业的内部审计,促进企业健全内部控制,严肃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集团权益不受侵害,显然独立的内部审计是报业集团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创建真正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必不可少的,即在集团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或审计部,由公司董事长直接领导,并对董事长报告工作。审计部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向董事会负责,总经理同样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这样就使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独立性、权威性,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处于相对超脱的地位,就能够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从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二、改进审计方式、方法,构建长效全程监控模式

      1、由事后审计向事前监督和事中控制的方向发展。目前的内部审计主要实施事后审计模式,即以摸清家底、查错纠弊、揭露问题为主的财务审计模式,对已经发生的问题纠正和解决起来难度很大。然而,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出版物分销市场、广告市场、印刷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必将使媒体竞争更加激烈。所以内部审计要从事后审计转向事前监督和事中控制上来。把事前监督作为重点,可以从源头上防止企业盲目决策、违法乱纪以及管理水平低下等现象产生;把事中控制作为重心,进行事中服务,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业务事项,提出管理建议,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达到防弊兴利目标;把事后审计作为终结,查出问题公开披露,起到震慑的作用。这样三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整体性作用,能够最大限度控制风险,确保集团整个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2、由弊端审计为主转向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主线的方向发展。内部审计目前以弊端审计为主,仅起着查错纠弊作用,忽视了根本目标是防弊兴利,帮助企业控制风险,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把良好的内部控制作为组织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因为内部控制是企业建立自我调节、自我制约、自我监督的一种管理控制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一旦内部控制失控,将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报业集团内部审计应突破传统的以监督财务制度执行情况为主的职能,向以评价集团下属各级子报及成员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为主要内容,对内控制度是否有效、完善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3、从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拓宽到企业经营活动各个领域。随着报社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报业经营呈现多样化,国有资产只处于控股地位,报社的财务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变成了国有和非国有多方利益主体。同时,财务工作也由过去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由此决定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必须突破传统的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的职能,向对集团企业整个经济活动实行监督方向发展,使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在严格的审计监督下进行。所以集团内部审计必须要改变审计内容单一的状况,既要搞好基础性的财务收支审计,更要积极有效地开展制度基础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经营决策审计,以及开展审计调查和专项审计,使集团内部审计覆盖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做到监督到位、服务到家。

      三、建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协调的综合审计模式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要在审计项目内容、目标上有机结合,就需要采取划定范围、分工审计的办法。即内部审计主要是对集团下属子报及成员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实际运行效果审计;会计师事务所依据独立审计准则以及委托方的要求,对集团以及下属子报和成员企业的财务报表、账目凭证等合法性进行审计。内部审计可以参与到具体的审计过程中,根据内审的需要,取得第一手资料,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成果。外部审计则可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经测评后,可以作为审计参考依据。这样两者结合既可以减少内审机构许多常规检查业务,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