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库”,是指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作者根据多年的审计工作实践,总结出以下检查方法: 一、系统分析判断法,即对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存在“小金库”的概率及查处方向 针对不同的被检查单位,首先要对其经营范围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其财务账表的收入项目、收入与支出的配比关系等进行对比,据以确认该单位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的可能。然后,结合单位的部门设置和职能职责,进一步确认“小金库”的经管机构,确定查处“小金库”的突破口。比如在对某证券公司营业部审计中,针对业内新股申购普遍而其账面没有新股买卖收入现象,确认其可能存在账外收入问题。利用审计软件分析、查询所采集的电子数据,最终查出了该单位数百万元新股申购买卖价差收入未入账问题。此外,当发现被检查单位费用开支项目与经营活动无关或所列开支数额与实际需要数额有较大差异时,检查人员应当做到“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走一步”,对大额支出票据重点抽查并延伸核对。如对某银行审计时,根据该单位费用指标总额和费用项目结构完成数较省分行下达数的支出存在异常的情况,判断其存在虚列支出私设“小金库”可能。通过进一步审核基建类、电子设备类、房租类支出票据的真伪,查出了该行虚列支出套取现金数百万元为职工购房的问题。再如对某事业单位审计时,发现该单位第四季度的汽车修理费支出明显高于其他季度。审计人员统计修车发票发现,这些发票均出自同一汽修厂,且开据日期相近、金额较大。在对汽修厂进行延伸调查核实后,查出了该单位通过虚列修理费支出、将资金转到汽修厂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的事实。 二、调查询证法,即在分析判断或掌握一定证据的基础上,向相关知情人或部门就特定事项问询、调查取证 分析判断、搜寻蛛丝马迹对检查“小金库”至关重要。但是,由于不少单位的经管人员不予配合,常会使“小金库”问题的确认取证困难重重。面对这种情况,检查人员应当注重外围突破。通常的做法应是,在掌握一定证据的情况下,找有关人员进行谈话询问,再将询证资料与单位经济合同、收费依据、账面情况等进行核对,以核实单位的“小金库”问题。如对某中学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通过审阅收费许可证发现,物价部门允许该校收取的毕业班补课费账面上却没有收入,于是,审计组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了走访,将了解掌握的情况与该单位一一对证,最终查出了该校收取的毕业班学生补课费未纳入基本账户核算而是由年级组掌握使用、形成“小金库”的事实。又如对某医院审计时,审计人员实地观察发现该单位下设儿童计划免疫门诊室,而医院财务账面上却没有该部门的门诊缴费记录。根据这一情况,审计人员首先向医院财务人员询问。当掌握了该部门并未将收费集中上缴医院财务部门的事实后,又与免疫门诊室的相关人员多次谈话,向其讲明利害关系,迫使其交出了多年的免疫收费收支“包包账”和定期储蓄存单。 三、银行账户核查法,即以银行账户为线索顺藤摸瓜 从审计实践看,“小金库”涉及的人员范围较小,但资金数额较大,动辄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这些资金的进出,不可能都通过现金结算,单位通常通过开设内部掌握的银行账户,以支票方式处理单位与此账户之间的资金往来,而这种资金往来与单位正常的经济业务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注意观察分析被检查单位的账户往来情况,并与单位提供的银行开户情况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如果发现单位在提供的银行账户以外还有其他账户,极有可能是“小金库”账户,审计人员对此要深查细究,弄清其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如对某县一年度财政决算情况审计时,审计人员发现一预算单位从预算内账户转款到本单位的另一账户。对照该单位提供的银行开户资料,没有发现这个账户。审计人员经过一系列外围工作和进一步核查后,最终发现了该单位通过该账户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四、库存现金盘点法,即对财务、业务等部门保管现金的场所突击盘点,将实物与账面数核对查证 单位私设的“小金库”多数由财务人员掌管,少部分由工会、办公室、学会等内设机构人员掌管。检查人员在初步掌握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和人员以及收入支出配比情况后,应在事先不通知有关人员的情况下,对单位财务、业务等场所财、物保管人员的现金、存折和有价证券进行突击盘点。盘点后,检查人员应当根据财物经管人员现场提供的未入账票据等资料,对盘点日保管人的现金应存数进行调整。当盘点调整后的账面现金应存余额与实际库存现金余额出现较大偏差时,通常应该是正常的货币资金与“小金库”资金混放造成的,因为单位出纳等现金保管人员一般不可能用自己的现金为单位垫付支出。从审计实践看,盘点误差基本都是“小金库”。而存放于保险柜的存折、存单,不管是单位户或是个人户,一般都是“小金库”。 五、票据审核法,即以票据领购、使用、缴销、结存登记为线索,通过计算机排序、计算或人工摸排审核,寻找差异 近年来,有关部门对收费票据的领用、缴销和使用管理的制度建设日趋完善,日常监督工作也不断加强,利用票据截留国家、单位收入的问题大为减少。但是,在一些基层单位,收费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的现象依然存在,而截留自购票据的收费更为常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收费票据进行核实也是发现“小金库”的一种有效方法。通常检查时,先扎死一定期间内收费单位领用票据的数量,然后对已使用的票据进行统计并与账面的收入数进行核对,如发现票据金额大于账面金额,该单位就可能存在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如对某小学审计时,通过审核收费收据,发现收费票据的合计金额大于账面记录金额,在审计人员的一再追问下,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不得不承认了截留预算收入、私设“小金库”的事实。再如我们对某街道审计时,通过计算机排序发现票据断号问题较多,初步断定单位可能存在私设“小金库”甚至个人犯罪问题。审计人员向领导汇报后,把相关资料移交给了纪检部门处理。纪检部门最后核实了原单位两名负责人通过截留票据收费私设“小金库”,再从中侵占公款的贪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