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审计管理的若干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安徽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夯实基础,科学整合审计资源

      1、坚持以人为本,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整合审计人力资源,必须坚持“内外并重、以内为主”的原则,深度开发现有审计人员的内在潜能。“内外并重”,就是要在积极引进审计机关急需人才的同时,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养、开发和使用,使他们在岗位上成为专才、在实践中成为专家;“以内为主”,是因为审计机关已成立20年,特别是经过自1998年开始的从中央到地方为期4年的机构改革,各级审计机关的在编人员大都处于饱和状态,审计队伍建设不可能再走审计机关成立之初的扩张性增长之路,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养、开发和使用是最主要、最现实、最经济、最有效的选择。通过内部挖潜解决审计干部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和审计人员知识面窄等问题;尽快在审计系统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审计专家队伍;实行干部考核和公开选拔相结合的办法,制定相应的岗位任职资格条件,切实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形成机制。

       2、坚持方法创新,合理配置技术资源。一方面,我们在运用计算机审计方法、内部控制测评方法、抽样审计方法等先进的技术方法取代落后的技术方法的同时,还应树立管理出效率的理念,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取代落后的管理方法,加强审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审计实践经验的总结,用审计理论的研究成果指导审计实践,另一方面,要以计算机审计为突破口,在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指导下,适时更新审计硬件设备,使审计的硬件设备跟上甚至超过被审计单位的硬件设备和技术性能,同时及时升级审计软件,加快审计软件时开发应用、审计信息数据库建设步伐,全方位地强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3、坚持成果共享,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一是在审计机关内部建立互联互通机制,通过审计机关的局域网等媒介,及时交流各自采集的詖审计单位数据、法规信息、档案资料等,做到一次投入、多次产出,提高审计信息的共享水平;二是在审计公告制的基础上建立审计信息披露机制,打破审计报告被束之高阁或只被有限利用的工作模式,深入揭示审计中发现的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在更大的范围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提高审计信息的利用水平;三是在为宏观调控服务原则指导下建立审计信息反馈机制,要善于通过对微观审计的分析,把局部的、零散的审计资料和专业性较强的审计结论,转化为可供领导进行宏观决策的依据,提高审计信息的转化水平。

      4、坚持沟通协调,充分发掘社会资源。一是加强和人大的联系,争取他们在审计立法和执法等方面的支持;二是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他们在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支持;三是加强和上下级审计机关的沟通协调,争取他们在审计业务、技术方法等方面的支持;四是加强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他们在审计实施和审计决定执行等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五是加强和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的沟通协调,争取他们在人力、物力、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六是加强和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协调,争取他们对实施审计的理解、配合;七是加强和社会公众的沟通协调,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营造良好的审计社会舆论氛围。 二、完善制度,依法规范审计行为

      1、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各级审计机关必须全面落实《审计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组织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既不能越权进行审计,也不能不履行法定职责。全体审计人员必须强化依法审计观念,使自己的一切行政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要求,确保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2、以审计准则为依据,全面规范审计程序和作业标准。2000年起,审计署在认真总结38个审计规范执行情况的基础上,陆续发布了15个审计准则,进一步规范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各级审计机关应依据审计准则,全面规范审计程序、作业标准和审计行为,明确审计执法责任,防止审计行为的主观随意性。

      3、以审计实践为基础,不断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各级审计机关应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制定和完善审计作业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检查评比制度等,全面构建以宪法为依据,以《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为主体,以审计准则为基础,以各项审计制度为补充的比较完善的审计法律制度体现,为审计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三、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审计项目

      1、正确处理全局与重点的关系。在审计项目管理中,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按照“全面审计”的要求,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逐步实现对审计对象的全面审计监控,充分发挥审计在整顿财经秩序,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同时,要善于抓住要害,按照“突出重点”的要求,围绕各个时期经济工作大局和政府工作中心确定审计监督的重点,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力度,突出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把审计工作引向深入。

      2、正确处理中长期目标与年度计划的关系。审计工作的中长期目标代表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它需要在对审计工作进行合理规划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个年度计划逐步实现。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全面审计监督就是一个中长期目标。但是,在公共财政框架建立完善的过程之中,弄虚作假、违法违规问题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我们的年度计划必须以打假治乱为重点,抓住财经领域数额大、范围大、危害大、影响大的问题,突出查处各类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同时围绕审计工作中长期目标开展一些效益审计的试点工作。

      3、正确处理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体现在审计项目管理上,就是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强宏观管理的视角来确定审计项目,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工作重点,采取适当方式,查深查透问题。对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要抓住典型,解剖麻雀,深挖产生问题的根源,必要时可增加对同类型项目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力求通过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效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