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日本对华文化侵略述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严昌洪,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 武汉 430079)

原文出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内容提要: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实施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一系列侵略暴行。本文从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政策及组织、对中华文化的劫掠与摧残、实行文化专制与奴化教育等三个方面概括论述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历史罪行。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5 年 11 期

字号:

      关于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研究,早在战争尚未结束之时就已开始,关注的重点是图书及文教方面的损失。当时的研究由于战时条件限制,各方面资料收集不可能完全。抗战胜利后,登记损失的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大量公私书画文物未能登记造册,使得战时中国直接文化损失之数目成为永久的历史之谜。解放后,国内的专家学者对于揭露日军暴行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但对日本文化侵略方面的暴行重视不够。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有学者就日军对华文化侵略做了细致的考察,但到目前为止尚无完整论述该问题的著述。民族文化遗产是民族共同心理产生与维系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掠夺与破坏较之军事侵略影响更为深刻,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政策及组织

      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掠夺中国的文化成果,摧毁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实行文化专制、推行奴化教育。

      日本是最早对中国进行文化掠夺的国家之一。早在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便根据顾问九鬼隆一的《战时清国宝物收集办法》颁布了《敌产管理法》,规定对被占领国图书文物的“收集”,必须在陆军大臣或军团长的指挥下进行,图书文物一旦送到兵站,立刻运回日本国内,入藏帝国图书馆或博物馆。这使日本对中国文物的掠夺组织化、系统化,并成为其侵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秉承这一政策,“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各部专门配备了“文物搜集员”,他们受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的文物专业知识。每占领一地,“文物搜集员”便对当地文物古籍进行全面搜刮。此外,日本政府还常常派遣各种“考察团”分赴各地区对文物、书刊等进行搜索和甄别,确定价值后或运回日本,或予以销毁。[1]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对华文化掠夺更为疯狂。军队每到一处就破坏建筑,搜掠图书文物。各种军方组织如调查部、宪兵队都担负着搜罗中国文物的任务。除了军方以外,日本还成立了一些劫掠中国图书文物的专门机构,如“满铁调查部”、“中国中部占领区图书文献接收委员会”,以及设在日本东京的“政治经济研究所”等等。还有一些所谓的学术团体,如日本京都东方文化研究所、日本东亚考古学会、日本东亚文化协会等等,专门在华从事文物掠夺和破坏的所谓“研究”。此外,有不少日本人在华进行盗墓和盗卖文物的活动。

      日本在对中国文化侵略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指导政策。1938年7月,日本五相会议制定了所谓《从内部指导中国政权的大纲》,其指导方针为“对于抗日思想泛滥的现状,必须一面以威力为后盾,打开局面,一面提高国民经济,收揽人心,恢复东方文化,确立指导精神,恩威并施,以促进一般汉民族的自发的合作。”其具体内容中规定:“一,尊重汉民族固有的文化,特别尊重日华共通的文化,恢复东方精神文明,彻底禁止抗日言论,促进日华合作……五、招抚学者,加以保护,并振兴儒教”。[2](P270—271)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以所谓的“同文同种”欺骗中国民众,并借助傀儡政权、所谓的“民众团体”和汉奸文人为其殖民侵略服务,以达到“思想灭华”、“文化灭华”的目的。

      1940年12月10日,在日本侵华派遣军的“战略指导”中明确列出“思想指导”政策:“解决这次事变之指导精神在于,以日满华之亲善合作为直接目标,以从道义上复兴东亚为终极目标”,“使现地中国方面的思想统一于东亚联盟思想,击破敌方抗战思想,驱逐共产思想。”1941年1月25日,由军部制定的“对华思想指导要领”为:“应展开思想攻势,对反对派势力展开积极的斗争,有效地对敌方进行渗透,瓦解敌之军、政、民抗日意志,以促进事变的解决。”[3](P551)

      日本军国主义扶植建立的文化侵略组织很多,其中较有影响的有:

      第一,新民会。即“中华民国新民会”,1937年12月24日在北平成立。新民会在华北各行业、学校、团体等均设有基层组织,并利用农村中原有的“青苗会”、“联庄会”等等,组成农民分会。还把各地有影响的宗教、帮会团体登记,作为其外围组织。其纲领为“护持新政权”、“发扬东方文化道德”、“于剿共灭党之大纛下,参加防共战线”、“促进友邦缔盟之实现”等。[4](P380)新民会设立了各级“青年训练所”,组织各种青年训练团体培养反共亲日的骨干。通过办新民学校、开讲演会、放映电影、设立“新民教化馆”、出版报刊等等,向民众灌输所谓“新民主义”。燕京大学英国籍教授班威廉在《新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新民会在日本顾问指导下,负责精神上奴化中国人的任务。所用方法的卑劣几乎令人不能置信,造谣和欺骗,敲诈和勒索,腐败和争夺,酷刑和恐怖,毒化,娼妓,邪行,凡是世界上种种最下流的行为都在这种机构里培养出来,专为破坏人民道德,动摇大众的信念。”[5](P7—8)

      第二,东亚联盟。发起人为日人石原莞尔,他发起东亚联盟运动的本意是为了使伪满汉奸免受“汉奸”之讥。到1939年日本国内“东亚联盟运动”大为活跃,在日军驻各地机关的策动下,中国沦陷区的“东亚联盟运动”也相继发展起来。各种以宣传“东亚联盟”为宗旨的组织纷纷冒头,一批论著、刊物出版发行,一时甚嚣尘上。1941年2月1日,“东亚联盟中国总会”在南京成立,将各地的东亚联盟协会统一起来。该会在青少年、妇女组织,甚至宗教团体中建立支部,并提出“对于政府各机关之公务人员、学校团体、各地所办训练机关之受训人员,及廿岁以上之青年,应特加注意,劝其加入本会。”[6]随后各日占区纷纷建立起分会、支会、小组等等,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第三,中日文化协会。1940年7月28日,中日文化协会在南京成立,随后的两年中各沦陷区相继成立分会。该协会以“沟通中日两国之文化,融合双方朝野人士之感情,并发扬东方文明,以期达到善邻友好之目的为宗旨”。[7](P137)日本大使阿部信行明确指出,该协会的宗旨为再建东亚文化,“以达到建设东亚新秩序之目的”。就是建立让中国人民服从日本“王道”的“文化”,以及东亚诸国都臣服于日本的“秩序”。中日文化协会下设多种“文化团体”,实质上是日伪势力的御用文化机构,是日本对华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