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研究综述

——以政治思想为主线

作 者:

作者简介:
韩玲梅,南开大学 政治学系。(天津 300071)

原文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本综述收集了近20年来对阎锡山的研究,包括大陆、台湾、海外研究者的观点。总的看来,目前对阎锡山,尤其是其政治思想与行为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阎锡山政治思想的形成,二是建设山西过程中的阎锡山,三是晚年的阎锡山。基本包括了对阎锡山一生所作所为的研究。不过,在这些研究中,笔者认为还有值得进一步拓展的领域。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5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民国初期,全国百废待兴。随之而来的军阀混战更是造成经济崩溃,人民流离失所、饱受战乱之苦。惟独山西与其他省不同,军阀混战不仅没有造成多大的侵扰,地方经济反而有所发展,民众生活水平也有了某种程度的提高。分析其细节,无不与阎锡山的治理措施息息相关。因此,阎锡山作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军阀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目前海内外研究阎锡山的学者和成果都为数不少。其中,对阎锡山本人成长过程、政治生涯以及晚年生活感兴趣的颇多。概而言之,这些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综述性的。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有:中共中央党校《阎锡山评传》编写组的《阎锡山评传》(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王树森的《阎锡山这个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蒋顺兴、李良玉的《山西王阎锡山》(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台湾阎伯川先生纪念会编的《民国阎伯川先生锡山年谱长编初稿》(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等。这些研究主要讲述了阎锡山一生的历史。它们一般都是以叙事为主,稍加一些评论。

      二是断代性的。即截取阎锡山政治生涯中的一段时间进行研究,具有时代的特点。如台湾研究者曾华璧的《民初时期的阎锡山》(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82年),就把时间限定在1912年~1927年;《蒋介石和阎锡山》(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军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大三角中的阎锡山》(济南出版社:1991年)等,则是详细阐述了军阀混战时期阎锡山的所作所为;李茂盛的《阎锡山晚年》(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主要讲述了阎锡山晚年在台湾生活与工作的一些具体情况;董江爱的《山西村治与军阀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又是把侧重点放在了1917年~1927年阎锡山在山西的政治管理与军阀统治。这些研究成果涉及的时间段比较短,应用史料比较多,对阎锡山的政治举措或军事行动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描述。

      三是专题性的。这方面的研究著作颇多。它们主要是从阎锡山的言论、思想、经营诀窍以及治晋方略等角度编写或著述的。如《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办公处:1937年)、《阎伯川先生言论类编》(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1939年),就是以阎锡山的思想言论为主线、稍加或不加评论编纂而成的;《阎锡山的经济谋略与诀窍》(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年)与《阎锡山和山西省银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把侧重点放在了阎锡山的理财能力上;《治晋政务全书初编》(山西村政处:1928年)与《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则主要叙述的是阎锡山治理山西的措施与成果。

      就具体内容而言,这些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类问题:

      其一,对阎锡山的基本评价。解放前,阎锡山的阶级立场决定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对他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以至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内学术界仍把阎锡山作为反面人物,在研究过程中以批判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研究者虽然还侧重于对阎锡山的批判,不过,也开始有了一些比较客观的具体分析。如蒋顺兴、李良玉在《山西王阎锡山》一书中就指出,阎锡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一方面,他做过一些好事,有一定的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辛亥革命做出过历史贡献;民国初力主抵抗沙俄侵略外蒙;华北事变后主张守土抗战和联共救亡;为发展山西经济做了不少事”;另一方面,他在民国史上也干了不少坏事,概括为三点:“反对共产党直到老死;抗战期间进行降日活动;抗战胜利后参与发动新的内战。”(注:蒋顺兴、李良玉:《山西王阎锡山》,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93页。)

      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角度和态度也逐渐趋于客观。在这种背景下,阎锡山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评价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杨树标、宋振春的《阎锡山家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一书,对阎锡山的政治思想和所作所为就有了比较高的评价,认为:“阎锡山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有思想、有政治头脑的军阀。”(注:杨树标、宁振春:《阎锡山家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4页。)而台湾研究者对阎锡山的评价则无限拔高,如台湾研究者吴文蔚认为阎锡山是“近代的一位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及哲学家,是一个伟人,更是一个完人。”(注:《阎锡山传记资料》(一),台北天一出版社,1975年版,第1页。)以阎锡山是否可以称为“伟人”,我们权且可以不做评说;但称他为“完人”,显然是言过其辞。这样鼓吹,既不符合历史,也不是正确研究分析问题的态度。

      总之,对阎锡山的评价存在很大的歧异,由于时间不同、角度不同、政治立场不同,研究者各有侧重,评论者各有定论,目前还难以达成共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客观而公正地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已经成为研究者的共识。因此,还阎锡山以本来面目,将成为研究阎锡山本人的重点。

      其二,有关阎锡山政治思想形成过程的研究。多数研究者们认为,阎锡山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其成长经历对他的个性与价值观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家庭环境、留学日本、参加辛亥革命的经历使阎锡山一步步走向成熟,逐渐有了追求的目标,形成了自己的思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