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周恩来思想研究综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熊吕茂教授,博士(湖南 长沙 410083) 肖添 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原文出处: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周恩来不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而且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哲学、经济、军事、党的建设、外交、政权建设、统一战线、科学技术、教育、文艺等方面的思想进行了阐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5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周恩来不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而且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在哲学、经济、军事、党的建设、外交、政权建设、统一战线、科学技术、教育、文艺等方面进行了精辟的理论阐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他的思想也因此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等学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文献资料的公布和人们认识的深化,周恩来思想研究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热点,目前除已出版的《周恩来选集》(上、下卷)、《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周恩来经济文选》、《周恩来外交文选》、《周恩来教育文选》、《周恩来论文艺》、《周恩来书信选集》、《周恩来年谱》、《周恩来传》等之外,还出版了一系列研究周恩来的著作,发表了为数不少的学术论文。为了推动周恩来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现将近十年研究周恩来的主要成果作一综述。

      一、周恩来的哲学思想

      周恩来的哲学思想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注重实际,勇于实践,是周恩来哲学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周恩来就明确提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1]因此,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从这一国情出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这一实际。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仍认为应立足于中国国情,特别是在经济工作方面,必须倡导和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1958年“大跃进”期间,他对当时社会上兴起的追求“高指标”和“浮夸风”提出批评,而将“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2](350)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衡量标准。2.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群众观点。周恩来认为,调查研究要存真,不要哗众取宠、故作惊人之举,要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重大决策之前或工作之中都要进行系统而周密的调查研究;他要求参加调查的同志不能以占有材料为满足,不能偏听偏信,必须对事情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然后再做结论。同时,他还提出“要搞好调查研究,就要真正联系群众”。并一再告诫各级领导同志要发扬民主作风,博采众议,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坚持真理,纠正错误”的基本原则。[2](314)3.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周恩来反对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思想方法,注意事物矛盾双方的联系和转化,他认为“有否定,有肯定,这就是辩证法”[3](146)。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他一贯主张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于如何对待外国文化,他主张“以我为主”,“中外融合”。他认为,我们是中国人,总要以自己的东西为主,外国的文化只能供我们参考,做我们的借鉴,不能代替我们的文化,学习外国文化要经过消化,批判地吸收,而不是照单全收。4.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周恩来认为,人的认识过程不是直线式或平面式的,而是一个立体式的发展过程。他说:“在思维的过程中,经常有不同的意见产生。自己肯定了的东西,后来自己又否定了。这样看对了,那样看又不对了,几个侧面看完全了,才掌握了全面。原来没有认识到的,后来认识到了,以后又有了更加新的认识。这样,一个人的思想才能发展。”[2](389-390)因此,只有把认识过程的纵的延伸和横竖的扩展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更加接近客观事物发展的原貌。也只有遵循这样的思想路线,我们的思维才能对客观事物有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反映。[4]

      二、周恩来的经济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周恩来十分重视发展新中国的经济,把经济建设作为立国之本。其经济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1.经济工作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早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周恩来就告诫全国人民,“要参加各种建设工作,而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只要我们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生产恢复起来,发展起来,我们就有把握建设新中国。”[7]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坚持把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摆在政府一切工作的首要地位,指出经济建设是决定国家面貌、民族命运和社会主义前途的中心任务。2.以农业为基础,农轻重协调发展。建国后,周恩来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城市离不开乡村而且要依靠乡村,工业离不开农业而且要以农业为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没有农业基础,工业不能前进;没有工业领导,农业就无法发展。”[2](10)1962年,周恩来又在国民经济的调整中,明确提出应按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计划。他认为,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要求在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协调好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以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地发展。3.既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又要坚持对外开放。建国初期,周恩来就明确指出,国家建设应以国内力量为主,即自力更生为主。1963年,他又进一步提出了“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经济建设十六字方针。当然,周恩来强调自力更生为主,并非盲目排外,闭关锁国,而是互通有无,相互取长补短。他认为,古今中外都有好东西,就是日本、英国和美国,他们也有长处。“除了他们的国家制度我们不学以外,资本主义生产上好的技术,好的管理方法,我们也可以学。”[5]他也认为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这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6]

      三、周恩来的军事思想

      周恩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军事思想:1.建人民军队的理论。周恩来认为,其一,军队不是阶级,是一种工具;革命军队是人民的工具。其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其宗旨是要为被压迫人民利益冲锋陷阵,解除人民痛苦,谋求人民幸福。其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除了打仗、消灭敌人之外,还肩负着三项任务,即发动群众斗争,实现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如不能完成这三大任务,则与普通军队无异。其四,革命军队要接受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其五,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和“灵魂”,是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夺取军事斗争胜利的重要保证。2.革命战争要以人民为靠山,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周恩来认为,其一,军队是为人民打仗的,但单靠军队,力量太小,如果没有人民的支援,军队是不堪负此重任的。因此,中国革命战争不能靠外援,只能依靠中国人民。其二,开展人民战争,根据地至关重要,离开了根据地作为依托,就难以充分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革命战争就难以生存和发展。其三,兵民是战争的胜利之本,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在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政治动员的基础上,依靠人民群众来进行战争,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3.实行积极的防御战略,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为了巩固和加强我国的国防和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国防现代化的思想:一是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平的国际环境是保证我国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前提和条件。周恩来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军事思想和我国的国际战略,制定了“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思想。二是发展尖端科学技术,增强国防力量。周恩来认为,为了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必须发展尖端军事武器和核武器,把人民解放军装备起来。三是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应以自力更生为基础,充分依靠人民和各个方面的力量,实行全民国防的路线。[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