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对新闻舆论的控制与利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经盛鸿,南京师大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江苏 南京 210097) 开云,南京师大社会发展学院教师。(江苏 南京 210097)

原文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日本当局在指挥日军对南京进攻与大屠杀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控制新闻与操纵舆论的新闻政策:一方面宣扬日本的侵略有理与日军的赫赫战果,伪造南京的“祥和”气象与南京人民对皇军的欢迎和感激,伪造南京人民自主地建立伪政权,等等;另一方面则严密封锁与掩盖日军的种种战争暴行。这既是日本侵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世界新闻史上颇具典型意义的“个案”。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5 年 04 期

字号:

      日本当局在侵华战争中,一直十分重视新闻舆论的作用与意义,十分重视对新闻舆论的制造、控制与利用。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发动了对中国全面侵略战争后,7月13日日本内务省警察保安局向各厅长官及各府、县发出了《处理有关时局报告的文件》,规定在宣传报道中,对“反战反军的演说”、“离间军民”的报道以及“有将日本对外政策喻为侵略主义之虞的内容”,要严加注意并取缔[1](p.10)。1937年9月9日,日陆军省新闻报道检查机关发布《报纸可否登载事项审订纲要》,规定:“凡对我军不利的通讯、照片”,“对逮捕、审讯中国兵和中国人的通讯,可能给人以虐待感的照片”等,全都不许刊登[2]。

      根据上述文件、纲要的精神,日本当局在日军进攻南京与大屠杀期间,实施了一系列严密的控制新闻与操纵舆论的新闻政策与措施,成为日本侵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宣传日本的“侵华有理”与“南京战”的赫赫战果

      日本当局对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并对中国军民实施大规模的血腥屠杀以进行“膺惩”,早就作了精心的计划与部署,其中包括对新闻舆论的利用与控制。

      在日军进攻南京战役发起前,日本当局就组织日本各大报刊、通讯社派遣了100多位记者、作家、评论家,到南京前线进行采访与报道。这些记者、作家被日本当局称作“笔部队”。他们在日“华中方面军”报道部的统一指挥下,随各师团行动。曾任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秘书的田中正明证实:“在(南京)这样一块狭小的地区,有120名干练的新闻、杂志、广播电台、电影摄影师和随军记者进行采访。战前,(日本)各大报社、通讯社在这里设有分社,记者对南京的地理情况了如指掌。此外,大宅壮一、木村毅和两条八十等著名的文学家也来到南京。大宅以《东京日日新闻》社特派记者团团长的身份,带领该社30余名特派记者和摄影记者,占据了(南京)市内的旧分社。像各部队都想先冲进南京城一样,在狭小的南京城内,他们也在争抢特快消息。”[3](p.190)

      在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当天,日“上海派遣军”发出战报:“我进入南京城的军队已于今天傍晚占领了该城。江南的碧空中,夕阳映照着城头的太阳旗,军威大振紫金山。”欣喜、狂妄、骄横的心态溢满言表。与此相类似的心态与相类似的语句,甚至更加露骨的狂妄表述,出现在一个接一个的日本随军记者的新闻报道中:“南京攻克了,呜呼!敌人首都终于为我军占领!”“多么令人欣喜!全体国民必将热血沸腾!”“南京终于被占领了,从而翻开了历史性的光辉一页。”[4]日本销量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在12月13日发行了“第二晚刊”,快速报道了日军攻占南京的消息,所用标题是:“完全制南京于死地”,“城内各地展开大歼灭战”,其内容如下:“[浮岛特派员十三日于南京城头发至急电]……今天早晨以来,为完成南京攻击战的最后阶段,展开了壮烈的大街市战、大歼灭战。……市内各地火焰冲天,我军乱行射击,极为壮烈,正奏响了远东地区有史以来空前凄惨的大陷城曲,南京城已被我军之手完全制于死地。”日方记者的这些战场报道,将日军野蛮、可耻的侵略与“乱行射击”、“火焰冲天”的疯狂屠杀焚掠,将南京城与南京人民空前的灾难与浩劫,描述为“极为壮烈”、“奏响”了“大陷城曲”、“壮烈的大街市战、大歼灭战”、“翻开了历史性的光辉一页”等等,充分展示了日军军国主义者狂妄、残忍的刽子手心态。

      日方记者还争先恐后地报道日军在战争与屠杀中的“勇士”,把这些杀人恶魔吹捧为日本的“英雄”,又是刊文章,又是登照片。如日军第16师团第19旅团第9联队富山营中两名进行骇人听闻的杀人比赛的法西斯军人向井明敏少尉与野田毅少尉的疯狂行径,竟被《东京日日新闻》连续4次进行跟踪报道:在11月30日该报刊登记者浅海等人在前一日从常州发回的新闻,首次报道向井与野田开展“刀劈百人”竞赛的消息——所谓“百人斩”。随着这两名法西斯军人杀的人越来越多,杀人比赛激烈进行,而《东京日日新闻》也于1937年12月4日、12月6日连续对他们作了跟踪报道,并称赞这两个刽子手“勇壮绝伦,一如‘阿罗修’的奋战状态,殊非言语所能形容”,“挥舞宝刀,砍个不停中”。到1937年12月10日,向井、野田已随第16师团攻击至南京紫金山麓,这时向井已杀106人,野田已杀105人,虽然向井比野田多杀一人,但因为分不清谁先杀满100人,难决胜负,于是又重新开始以杀满150人为目标的竞赛。《东京日日新闻》也于12月31日第4次刊登此两人杀人比赛的消息,还配发了这两个“杀人英雄”的合影照片。应该指出,向井与野田用刀砍死的中国人,绝大多数是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与放下武器的中国战俘。野田毅事后就承认:“实际说来,在冲锋突出的白刃战中,只不过砍杀了四、五人而已。我们是在占领了敌军堑壕时,对着里面呼叫:‘你,来,来!’那些支那兵……就一个跟着一个出来,走到我的面前,我把他们排列好了,然后一刀一个地砍下去。……差不多都是这样干的,却以‘刀劈百人’而出了名。”[5]然而日本的记者却篡改与捏造了事实,把这两个违犯国际公法、屠杀战俘与百姓的战争罪犯打扮成白刃格杀的英雄,以此鼓舞日军的士气与制造皇军所向无敌、战无不胜的神话。

      二、掩盖日军大屠杀的暴行,捏造南京的“祥和”景象

      日军侵占南京后,对中国战俘与平民实施了长达40余日的血腥大屠杀与焚烧淫掠。日方当局对这血的事实实施了严密的新闻封锁与无耻的新闻捏造,正如英国《曼彻斯特导报》(The Manchester Guardian)记者田伯烈在当时所指出的:“日本军队占领南京以后的情形,日本报纸上很少记载,或者简直可以说没有什么记载……。日本报纸却想把南京粉饰为太平安静的地方。”[6](p.260)

      日本最大的报纸《朝日新闻》,在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特地采用大量照片,逐日详细报道了占领以后南京迅速恢复和平的情况”:12月14日,《朝日新闻》以《妇女从公用防空洞里爬出来》为题,刊登了大幅照片,报道南京妇女获得皇军“解放”后欣喜与感激的场面。12月20日,《朝日新闻》的晨报,以半页的篇幅刊登四幅照片(特派记者河村17日摄):第一幅题为《士兵买东西》,反映南京市民围观在货摊购物的日军士兵的情景;第二幅题为《皇军进城后,在城外安心耕种的农民》,反映三名中国男女农夫在田头播种、施肥的情景;第三幅题为《得到皇军保护的一群难民》,反映大批中国居民从四乡返回城内安居的情景;第四幅题为《和蔼可亲的理发师》,反映一位胳膊上缠着太阳旗袖章的中国理发师,正在南京街头为日军士兵理发的情景。12月21日,《朝日新闻》在第三版头条,以五栏篇幅,并穿插照片,刊登了特派记者守山19日从南京发出的报道,标题是《忘记抗日口号的南京市民》、《使人想起“奈良之鹿”的配给情景》、《敌国首都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明朗气氛》,报道南京市民过去一见到日本人就扭过头去藏起来,而现在完全变了,同日本兵交上了朋友,笑嘻嘻地接近他们[3](pp.202-207)。《东京日日新闻》则在1937年12月17日刊登了如下有关当时南京形势的简讯:“南京,1937年12月15日。南京已经肃清了抢劫的中国人,现在可以期望该城不久将恢复正常状态,中国商人已经离开难民区,准备重新开张营业。城里的和平与秩序得到了日本宪兵队的维护。”[7](p.38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