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学”的一得之见

——关于麦克法夸尔“铁三角”理论的评介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海光,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北京 100091)

原文出处:
理论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5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麦克法夸尔教授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现任哈佛大学政府系主任。他是美国最具盛名的中国学家费正清教授的衣钵传人,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与费正清共同主编了《剑桥中国史》第15卷(《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麦克法夸尔治学严谨,注重史料,长于理论分析,尤以“文化大革命”史的研究蜚名世界学坛,在哈佛大学首开“文革”史课程,撰写有《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三卷本)等多部中共党史专著,影响很大。

      麦克法夸尔在对当代中国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个“铁三角结构”理论。他认为,任何一个政治结构都是由三个基本元素构成的,都可以归结为三角结构,即一边是政府机构,一边是意识形态,底边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法律及强权部门。在中国,这三个元素更强,所以称为“铁三角”。1949年中国建立的这种新的政治制度,目的是控制,其三角结构与西方的三角结构根本不同。在西方,三角是包裹在社会之中的;在中国,社会是处在三角控制之内的。三角的最上方是政治领袖。三角的政府机构一边,中国是依靠党的机构来运转的。三角的意识形态一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种思想使中国共产党有信心获得一种能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权力。三角底边的法律及强权部门,在中国是军队。

      麦克法夸尔对“铁三角”前两边的描述,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对其底边的描述,确有让人感到有些费解之处。一般认为,起着维护社会秩序作用的,应该是法庭、警察这些司法、执法部门,即便再加上立法机构,加上管理地方的基层政权,也不应是军队。

      麦克法夸尔特别突出地强调军队的观点,是考察了军事力量对中国历史的巨大影响得出来的。他认为,从上个世纪起,军队在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历次政治危机、大的政治变革中,军队都起了重要作用。1911年,袁世凯因为控制了新军从而控制了中国。1927年,蒋介石因为控制了军队而掌握了政权。1949年,中国共产党也是由于掌握了军队而取得了全国政权。“文化大革命”中,在党政机构处于瘫痪状态下,军队扮演了恢复秩序的角色。在他的《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三卷中,认为毛泽东对军队控制的担心而产生了对林彪的怀疑与对立,并为此重新启用邓小平,使国家回到非军队控制之下。

      诚然,军队在中国近现代政治舞台上起了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正如毛泽东所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中央到基层各级党政干部,大部分都是来自军队系统。虽然,军队没有实现国家化的转变,而是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坚强柱石”,起着对外维护国家安全和对内稳定社会的作用。但这个对内稳定社会的功能,通常情况下都是间接的,而非直接的。“文化大革命”中的“三支两军”,军队直接介入社会活动,稳定社会秩序,只是在运动失控条件下的特定作用,不能作为通例。而且,在社会秩序稍微稳定后,军队从卷入的社会事务中退出,也是恢复正常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至于“文革”后期毛泽东对林彪的不满,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仅归于毛泽东对军队控制的担心,未免太简单化了。事实上,毛泽东一直牢牢把握着对军队的控制。在这里,麦克法夸尔似乎是把“文革”的特例当成了通例,但军队要实现在国家正常政治生活中的功能定位,这无疑是正确的。大凡能够“铁”一般控制社会的政治系统,都是与军事化传统有关,或者直接是从军事体制演变来的。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化,必然首先要求军队的定位。

      国内的主导理论范式,是以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为分析框架,认为后者为决定性因素。然而,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却需要着意宣传领导人能够掌控社会的发展,以造就民众普遍的共信。这是一种理论上的悖论。但这种理论的悖论,又有着现实的根据。在当代中国历史上,领导人的个人意志往往会影响和左右中国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走向。“铁三角”理论所述,当属唯物史观的上层建筑领域。它注重在政治操作的层面上解释历史,把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置于一个权力框架下去认识,叙事方式有着线索比较清晰,同时也有较为简单的一面。它对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描述,特别是对“文革”和改革的分析,有其独特的视角。

      以这个理论看来,中国在1949年建立的政治体系是一个高效、严明、令行禁止的体系,特别在统一中国,实现国内政治稳定,维护和平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仅仅几年时间,中共就动员起了足够的社会力量,改变传统社会,实行集体化,建立公有制的政治制度。说明这个体系在建立之初是非常有效力的。另一方面,这个政治体系又是过分强大的。在中共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受到全面的控制。西方学者认为,正是这种全面控制,使中共能够发动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甚至是使社会承受巨大损失的“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对这一体制形成了猛烈冲击,造成了麦氏所言的“铁三角”控制力的严重破坏,虽然经过后来的修复,但控制力已远不如前。西方学者对此有两方面的评价:一方面,曾经是政令严明、勤政简朴的行政体制也已成为了历史,作为控制社会主要手段的意识形态也明显失去了旧有的影响力,基层政权的权威失落。另一方面,“文化大革命”的积极后果是促使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接受了市场经济,鼓励人民发展经济,实现富裕。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新找回了人民失落的信心,奠定了国家新的政治基础。这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突破。

      “铁三角”理论看起来似乎只是一个事实的描述。麦氏认为所有政治系统都可用这种三角关系来概括,但它并非是完全的价值中立。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国家(政治体系)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是存在于这个以国家为标识的政治体系之外,还是控制在这个政治体系之内。这就说明了它的基本价值设定是对民主的诉求。属于政治系统控制社会的体制,是和专制相联系的;属于社会容纳政治系统的体制,则是和民主相联系的。这种分析无疑是西方语境的,但对政治体系演进的解释还是有一定普适性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