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曾出现过一场规模大、时间长、波及面广、影响深远的乡村建设运动。当时,全国曾涌现出大大小小600个左右的乡村建设团体和1000个左右的实验基地。然而它们大都集中在中国的东部和中部,且大都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夭折,惟有卢作孚主持的以重庆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三峡地区的乡村建设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夕,并取得了中外瞩目的成就。究其原因,可以说,卢作孚与众不同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模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卢作孚是何许人,如今的年轻人也许对他有些陌生了。卢作孚是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民生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船王”,是毛泽东赞誉为发展我国民族工业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界人士之一(其他三位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纺织工业的张謇),然而除了办实业外,他还在教育、社会改革,特别是乡村建设方面很有建树,他又是我国著名的乡村建设理论家和实践家。 1927年3月,卢作孚出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局长。按道理说,这个峡防局,只是一个“治安联防机构,不具有地方政权性质”。[1](p1)但卢作孚却借此机会有这里开展了以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三峡地区30多个乡镇的乡村建设运动。仅十数年间,就使北碚这样一个昔日贫穷落后、交通闭塞、盗匪横行的小山乡,变成了一个名震中外的美丽城市。 这样瞩目的成绩是如何得来的?它有何独特之处呢?1939年,即卢作孚推行嘉陵江三峡地区乡村建设12年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来到北碚参观。所见所闻,令他十分激动。他说:“我在北碚参观了一周,看到了你们创办的经济事业、文化事业和社会事业,一派生机勃勃的奋发景象,……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2]陶行知也是推行乡村建设运动的杰出人士之一。请注意,陶行知这段话,他是把“经济事业”,放在了“文化事业”、“社会事业”之前,可见卢作孚的乡村建设事业,给他印象最深的,首先是“经济事业”。 几乎在同一时间,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晏阳初也应邀来到北碚参观,回去后他在演讲中说:“重庆的北碚有卢作孚先生所热心经营的乡村建设区。……我看那里的工矿经济建设事业,都很有成绩,将来希望本会(指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能和那边合作。使他们的经济建设,与我们的教育政治工作,有一个联系。”[3]晏阳初这段话大有深意,一是参观后给他印象最深且“很有成绩”的是北碚的“工矿经济建设事业”,二是他发现卢作孚和自己的乡村建设不同之处在于:卢作孚是重在“经济建设”,而自己则是重在“教育政治工作”。 耐人寻味的是,另一位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倡导者梁漱溟,当时也曾多次到北碚参观。在他94岁高龄的1987年,还写了《怀念卢作孚先生》一文,盛赞卢作孚在北碚推行的乡村建设是“从清除匪患,整顿治安入手,进而发展农业工业生产,建立北碚乡村建设实验区。终于将原是一个匪盗猖獗,人民生命财产无保障,工农业落后的地区,改造成后来的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的重要城镇。”[4]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虽然时间已过去五十年了,然而留给梁漱溟印象最深的,仍是卢作孚在乡村建设中首先注重“发展农业工业生产”。[4] 事实正是如此。卢作孚推行的乡村建设,与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人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卢作孚不像他们那样,把乡村建设的重点放在教育上,而是把经济建设放在各项建设的首位,这正是卢作孚“乡村现代化”思想的重要体现。 然而,卢作孚的“乡村现代化”思想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卢作孚在推行乡村建设之初,即1930年1月所写《乡村建设》一文中,也强调“乡村第一重要的建设事业是教育”。[5](p89)然而当他通过乡村建设实践之后,则思想有了很大改变,第一次提出了“乡村现代化”的主张。他强调自己在嘉陵江三峡地区推行乡村建设运动的“目的不只是乡村教育方面,如何去改善或推进这乡村的教育事业”;因为“中华民国根本的要求是赶快将这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所以我们的要求是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以供中国“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的参考”。[5](p385)可以说,“乡村现代化”才是他推行乡村建设运动的根本目的。为此,1934年10月,卢作孚在《四川嘉陵江三峡的乡村运动》一文中,就为其乡村建设设计了一个“现代化”的建设蓝图: “我们如何将这一个乡村——嘉陵江三峡——现代化呢?请看将来的三峡: 1、经济方面: 一、矿业 有煤厂,有铁厂,有磺厂。 二、农业 有大的农场,有大的果园,大的森林,大的牧场。 三、工业 有发电厂,有炼焦厂,有水门汀厂,有造纸,有制碱厂,有制酸厂,有大规模的织造厂。 四、交通事业 山上山下都有轻便铁道,汽车路,任何村落都可以通电话,可通邮政,较重要的地方可通电报。 2、文化方面: 一、研究事业 注意应用的方面,有生物的研究,有地质的研究,有理化的研究,有农林的研究,有医药的研究,有社会科学的研究。 二、教育事业 学校有实验的小学校,职业的中学校,完全的大学校;社会有伟大而且普及的图书馆,博物馆,运动场和民众教育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