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初美国对台“脱身”政策的评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蒋孝山,黑龙江伊春,教授(长春 130012)

原文出处: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本着历史、客观、全面的分析,围绕美国50年代初的对台政策,提出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基于其战后全球战略及维护本国利益的考虑,公开宣布从中国内战中“脱身”,并尊重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但是这种模棱两可的“脱身”政策,最终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而宣告解体。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5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对台湾政策,经历了自冷战时期以来从未有过的重大调整。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脱身”政策,一度使中共解放台湾的方针成为可能。但是,朝鲜战争的爆发,很快改变了美国对台政策,并最终造成了海峡两岸对峙的局面。客观地分析50年代初美国对台“脱身”政策的发展过程及其实质,对于制定、实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政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50年代初美国对台湾“脱身”政策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态势下,美国政府基于它的所谓全球战略及维护本国利益的考虑,曾经采取“介入”的政策,不遗余力地出钱、出枪、出人,支持国民党集团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的解放事业,然而,美国政府最终并未达到它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到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时,国民党集团在大陆的失败已成定局,一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开始退踞台湾。对于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的失败,美国国务院1949年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和艾奇逊国务卿给杜鲁门总统的信,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杜鲁门为了向美国国内解释其“扶蒋反共”政策失败的原因,在白皮书中比较详尽地叙述了战后美国对于蒋介石政府的支持“经过”,主要说明蒋介石政府的失败并非美国支持的不够,把国民党的失败归结为蒋介石政权的腐败,“其领袖不能应变,其军队丧失斗志,其政府不为人民所支持”。艾奇逊则在给杜鲁门的信中更加明确地说:“中国内战不详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这种结局之所以终于发生,也并不是因为我们少做了某些事情。这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我国曾经设法去左右这些力量,但是没有效果。”[1]这种情形终于导致在美国政府内部对台政策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分歧的焦点主要围绕着是继续“挽救”国民党政府,还是主动放弃台湾。1949年10月6日,美国国务院根据美国情报局的分析,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久将要对台湾发动军事攻击,而台湾国民党政权没有能力抵抗这种进攻。如果没有美国的军事占领或控制,台湾“大约将于1950年底置于中国共产党控制之下”。[2]因而,国务院主张美国应该从国民党的败局中脱身,争取主动放弃台湾,不应该“被牢牢地钉在一个名誉扫地的政府的桅杆上,去参与一场早已注定失败的斗争”。军事部门则主张仍以少量军事援助支持蒋介石,尽量延长国民党在台湾统治的时间。杜鲁门决定同意国务院的意见,准备进一步从中国内战中“脱身”,对台湾采取“不介入”政策,尊重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为此,美国政府强调“台湾完全是中国政府的责任”,“美国没有承担过实际或道义的责任或义务”。尽量缩小台湾对美国重要性的印象,其目的是尽量减少美国“威信”的损失。而且,国务院还就台湾问题,向海外的外交人员发出备忘录,告之美国将对台湾实行“脱身”政策,并且说明“台湾落入共产党手中是不可避免的,美国也在等待这种可能性的发生。”为了防止美国的“声誉”受损,务必普遍向世界表明台湾对美国已无任何战略价值。[3]

      正是鉴于美国确定的从中国内战“脱身”的这种政策,1949年12月8日,四届联大作出“促进远东国际关系之安定”的决议,要求“尊重中国之政治之独立,并在其对中国之关系上恪守联合国之原则”。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发表声明,重申1949年底联合国有关尊重中国领土完整的原则和《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有关台湾归还中国的条款。宣称:美国“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主权”,“美国目前无意在台湾获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现在的局势”,“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战的途径”,而且“美国政府也不拟对台湾的中国军队供给军事援助或提供咨询意见”。[4]这个声明公开表示美国政府遵守历次有关台湾问题的国际协议,决不援助台湾并从中国内战中“脱身”。同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演说,进一步阐述了杜鲁门的声明。他强调不论情况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美国仍坚守“台湾应归还中国的立场”,“我们不拟使用我们的武力,我们不拟企图攫取该岛”,“我们无论如何不拟在军事上在台湾.岛上卷入旋涡。”而且还一再表明,美国不应该使它在中国问题上的立场“受到丝毫怀疑或一点疑问[5]”,暗示美国政府的对台政策要尽快实行改变。在这种情形之下,1950年5月19日,美国国务院计划撤退驻台美国公民。一只美国海军的特遣队驶抵台湾东岸外海待命,准备接应岛上209名美国侨民。美国政府还替蒋介石及其他国民党高级官员作了最后的安排。5月28日,美国国务院秘密向菲律宾总统季诺里征询是否愿意接受蒋介石等人来菲律宾避难的安排。种种迹象表明,到1950年上半年,台湾的陷落和美国在台湾势力的终结只是一两周内的事。可见,1949年底至1950年初,美国政府已经准备接受国民党失败而共产党胜利的事实,并且认识到对台湾“脱身”政策,是美国最为现实的也是唯一的出路。直到朝鲜战争爆发以前,美国对台“脱身”政策始终没有发生改变。

      二、50年代初美国对台湾“脱身”政策产生的背景

      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政府之所以急于从中国内战中“脱身”,对台湾国民党采取“不介入”政策,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强大攻势,台湾已经朝不保夕。内战之初,国民党号称800万军队,却打不过共产党的“小米加步枪”。在美国政府看来,国民党当局与中共的长期斗争即将以失败告终,国民党已无法挽救自己,这一点就连蒋介石也不表示怀疑了。当时,蒋介石早已做好了退守台湾的准备,他开始把国民党政府的黄金储备、外汇和部分军队陆续转移到台湾,企图把台湾作为他负隅顽抗的基地。在洞察到蒋介石撤退台湾的图谋后,毛泽东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气魄,发出了“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号召。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便抓紧进行解放台湾的军事部署,组建了由粟裕任总指挥的前线指挥部。1950年4-5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解放海南岛、舟山群岛和东山岛等沿海岛屿,为攻台扫清了外围岛屿障碍。6月,人民解放军16个军已在沿海一带集结,作好了进攻台湾的准备,而且预定了发起攻击时间,拟在6月至8月台风季节之前发动进攻。当时人们估计,人民解放军一旦发动进攻,即可解放台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