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76: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历史回眸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文亮,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510275)

原文出处: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经历了一段曲折发展的历程。面对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在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不少失误的教训。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5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经历了一段曲折发展的历程。今天重新审视这一段历史,客观地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不少失误的教训。但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曲折历程

      1.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初步确立

      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后,要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不仅要在新的国家政权中占据统治地位,而且要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为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逐步确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1)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虽然国民党反动政权已被推翻,但各种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文化并没有随之马上消灭。要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必须要先肃清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对立的各种反动思想文化。新中国成立伊始,人民政府就把“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作为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主要任务,坚决取缔各种反动组织和书刊从事的反动宣传。对过去我国境内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津贴的文化教育机关及宗教团体进行接管和处理,以消除其反动影响,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改革旧教育,加强对青年学生和旧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是统治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维护和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旧中国的教育,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受封建主义和买办阶级思想文化影响很深。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就提出:“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给青年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为了贯彻《共同纲领》规定的这一方针,彻底改造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首先在各类学校中废除了国民党和三青团的组织机构及其督导制度,取消了国民党的“党化教育”和其他相关课程。随后逐步建立了共产党和共青团的组织系统,设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以确保党对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党和政府采取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一方面引导他们学习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分期分批地组织他们参加生产劳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各项政治运动。通过理论学习和参加革命实践,使广大知识分子逐步消除旧的思想文化影响,确立新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3)在理论研究和文学艺术领域宣传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

      理论研究和文学艺术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以什么样的历史观研究理论问题和文学艺术,关系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旧中国的理论研究和文学艺术存在着严重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和脱离人民、脱离实际的错误倾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贯彻《共同纲领》规定的提倡用科学的历史观研究理论和提倡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党和政府结合建国初期的思想文化建设和对旧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在理论研究和文学艺术领域发动了一场广泛宣传唯物主义,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思想改造运动,先后开展了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和胡适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虽然这几次批判都存在简单化、片面化和把学术问题政治化的消极影响,但对大多数从旧社会过来的理论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清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影响,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曲折发展

      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正确的和基本正确的方面主要有:第一,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任务是对全体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1957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要求在农村进行一场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大辩论,以提高农民群众和乡村干部的社会主义觉悟。北戴河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再度作出了《关于今冬明春在农村中普遍开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此后,这一教育开始形成制度。通过反复教育,广大农民对于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价值取向有了相当广泛的认同,开始摆脱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等思想的束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热情。在城市,在其他社会阶层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教育。这一教育,同样促进了城市各社会阶层思想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第二,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的讲话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2]他还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他认为,在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其对立面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发展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也是一定要用各种方式顽强地反映表现自己的。禁止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用压制的方法不让资产阶级思想意识表现出来,是有害的,也是做不到的。只有允许错误思想表现,同时在他们表现的时候,采取讨论、辩论、说理、批评的方法,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应该说,毛泽东提出的这些方针和意见,为我们党顺利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指出了正确的方向。第三,在意识形态各部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普及化、大众化的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当时,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全民学哲学的运动,尽管其做法也有不够妥当的地方,但对广大群众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