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代生态批评述评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晓明,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100)

原文出处:
思想战线

内容提要:

美国当代生态批评首次在文学研究领域内引入生态视角,将生态思考融入文学研究的理论探索与批评实践,在跨学科的生态与文学视野中重新思考人类的自然观,积极构建蕴含生态智慧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推动关注生态和谐的新人文主义思想,以提升人类的生态责任意识为己任,形成了以生态整体观为核心的思想内涵。同时,美国生态批评作为新兴的文学批评流派,其理论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有些理论尝试还有待于改进,需要在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符合时代精神与生态文明前景的生态批评思想。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5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美国生态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文学研究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派别,它首次将生态视角引入文学研究领域。美国生态批评产生于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社会背景中,换言之,它是当代环境与生态问题在文学研究领域引起的反应;它运用自身独特的生态视角来思考或重新审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既关注生态或自然文学的传统并从中汲取营养,也注意发掘其他包含生态意识的文学类别,在批评实践过程中尝试构建自身的批评特点与理论思想。本文力图考察美国生态批评的起源与发展状况,梳理美国生态批评所做的生态文学研究及其主要思想内涵。

      一、美国生态批评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后半叶,各种环境与生态问题逐渐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关注。一些和环境与生态主题相关的新闻常常成为公众视线的焦点,例如石油泄漏、化学污染、汽车尾气污染、联合国环境与发展特别大会等内容。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各种潜在的环境威胁,这包括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全球变暖现象、地球臭氧层被破坏、酸雨对土地的侵蚀、森林的过度砍伐、地表土与地下水的流失、海洋污染、动植物物种的加速灭绝,等等。美国生态学家巴里·康芒纳指出:“由环境危机引起的各种问题是太深刻与太普遍了,……它们呼唤来一次全国性的辩论。”[1](P6)可以说,生态环境恶化是20世纪后半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主题之一。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环境与生态问题逐渐对相关的人文学科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而同时代的文学研究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其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人文学科,例如历史、哲学、法律与社会学,已经开始表现出一种“绿色化”的发展趋势。与这些相关学科比较,美国文学研究领域的“绿色化”的发展趋势相对滞后。作为生态批评的积极倡导人之一的美国生态批评家切瑞尔·格罗菲尔蒂就指出,同时代的环境保护运动对美国文学研究的影响远远比不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民权与妇女解放运动对文学研究造成的巨大的影响[2](Pxvi)。尽管如此,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一些个别从事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学者在当代这种环境与生态背景下开始发展具有生态意识的文学批评与理论。在这一时期,这些学者的研究还处于零散的状态,并没有被联合起来并归属于一种明确的文学批评流派或运动。此时的美国生态批评远远不是文学研究领域内一种有影响力的研究方法。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生态文学研究的默默无闻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有些学者开始在生态与文学研究领域进行协作性研究,而且这种合作性研究在90年代初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985年,弗雷德里克·瓦格编辑出版《环境文学教学:材料,方法与文献资源》,内容包括十几位学者的有关环境文学的授课内容,其目的是要培养“一种存在于文学学科中的环境关切与意识”[2](Pxvi)。1989年,《美国自然文学通讯》得以创立,其内容包括与自然或环境文学有关的论文与书评等内容。此外,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国内召开了几次有关生态文学与环境文学的特别会议。其中,1991年,哈罗德·弗罗姆在“现代语言学会”的会议上组织了题为“生态批评:文学研究的绿色化”的讨论;1992年,格林·洛夫在美国文学学会的会议上主持了名为“美国自然文学:新语境,新方法”的讨论。同年,“文学与环境研究学会(ASLE)”在西部文学学会的年会上成立,其宗旨是促进涉及思考人类与自然界之关系的文学的思想与信息的交流,同时鼓励新自然文学作品的创作以及各种环境文学的研究方法与跨学科的环境研究。人们一般把“文学与环境研究学会(ASLE)”的这次会议看作生态文学研究的潮流形成的标志[3](P19)。1993年,帕特里克·默菲创建名为《文学与环境的跨学科研究》的刊物,其宗旨是为那些涉及环境思考的文学与艺术的批评性研究提供一个论坛。此时,也就是在1993年,美国生态文学批评已经作为一种批评流派被确立起来了。此后,一些有关生态批评的会议与生态批评的力作不断出现,美国生态批评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1995年,文学与环境研究学会的会员已增至700多人,同时在科罗拉多召开了首次会议。同年,哈佛大学布伊尔教授出版专著《环境的想像:梭罗,自然文学与美国文化的构成》。1996年,切瑞尔·格罗菲尔蒂与哈罗德·弗罗姆共同编辑的生态文学批评论文集《生态批评读本》出版,1999年夏季号的《新文学史》是生态批评专号。2001年,麦泽尔编辑出版《早期生态批评一百年》,对早期的生态文学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总结。2002年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生态批评探索丛书”,2003年,“文学与环境研究学会”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第五次学会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讨论生态文学如何促进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此外,引发生态批评的生态问题本身具有全球性特征,这决定着美国生态批评也要具备全球视角,重视国际生态批评思想的交流。美国生态批评参与了一些有关生态批评的重要国际会议,2000年,在爱尔兰召开了议题为“环境的价值”的多学科国际学术研讨会。同年,在台湾举行了为期两周的国际生态文学研讨会,议题是“生态话语”。2002年,“文学与环境研究学会”在英国召开研讨会,讨论生态批评的最新发展。

      总之,随着人类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与生态批评自身的迅速发展,美国生态批评已经摆脱了产生初期的默默无闻的状态,它所进行的研究已不再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零散孤立的个别研究,已经变成有组织的、相互协作的研究。生态批评已经形成一种为人们所认同的文学研究方法与批评流派,成为专业领域内一种有影响力的重要的研究方法。

      二、生态批评的定义与研究范围

      如果考察“生态批评”(ecocriticism)这一术语最早出现的时间,那么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1978年,美国生态批评的先行者之一威廉·鲁克特在《衣阿华州评论》(冬季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文学与生态学:一项生态批评的实验》的论文,他在文中首次提出“生态批评”的概念。鲁克特提出的“生态批评”的含义是:将生态学与生态学概念应用于文学研究,提倡通过将生态学概念应用于文学阅读、教学与写作的途径发展一种生态诗学。他说:“(生态批评是)将生态学与生态学概念应用于文学研究,因为生态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一门学科、一种人类视野的基础)对我们所居住世界的现在与未来的重要意义在我们近年来所有研究中是最重要的。……尝试探索文学生态学或者通过将生态学概念应用于文学的阅读、教学与写作的方法发展一种生态诗学。”[2](P107)在威廉·鲁克特发表这篇论文之前,即1972年,美国人类生态学家约瑟夫·密克在《生存的喜剧:文学生态学研究》一书中首次引入术语“文学生态学”。密克提出的“文学生态学”的含义是:“对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生态主题与生态关系进行的研究,同时,文学生态学尝试研究文学在人类生态学中所起的作用。”[2](P156)此后,有些学者还提出了其他可供选择的术语,例如“环境文学批评”与“绿色文化研究”。随着时间的发展,“生态批评”这一术语易于变形与构造其他与跨学科生态研究有关的新词的优势逐渐体现出来,这使得“生态批评”这一术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正如生态批评家格罗菲尔蒂所说,“生态批评”这一名称之所以受到许多学者欢迎的原因是因为它既简洁又易于转变成不同的形式,如形容词“生态批评的”(ecocritical)或“生态批评家”(eccritic)。再者,词语的前缀生态(eco-)与环境(environ-)相比,它代表了生态科学,更能体现生态批评所关注的人类文化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关系;还有,从二者的内在含义来看,环境可能会使人感觉到惟人类中心论与二元论的倾向,它可能使人联想到这种意识:只有我们人类处于核心,除了我们之外的世界上的包含万事万物的环境都围绕在我们周围[2](Pxx)。与此相比较,“生态”意味着相互依靠的群体、整体性系统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密切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