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的好”句式的两个来源

——兼谈结构的语法化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732)

原文出处:
中国语文

内容提要:

本文把现代汉语中表示取舍义的“VP的好”句式依据句中有无疑问代词区分为甲式和乙式两种,认为无疑问代词的甲式源自自指的“VP底”主语句,有疑问代词的乙式源自有标记的话题主语句,即由“VP[,1]+Z,VP[,2]”紧缩为“VP[,1]ZVP[,2]”(Z为助词)。紧缩的诱因是,谓语是单音节,不足一个音步。本文从句法功能的降位、语义的主观化和结构的紧密化几方面考察了“VP的好”结构语法化的原因、过程和特点;文中还对唐宋祈使句“VP好”的语法化一并做了说明。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引语

      1.1 偶从报上看到一个标题——“这样的‘哲学家’还是少些的好”。由此想起平时常说的“还是不去的好”,“你让我怎么说你的好”等类似的句子。在这类句式中,VP可以是单音节动词(单音节形容词后面要加“些”或“点”),也可以是谓词性短语或小句,“VP的”就相当于“VP” ,在一般情况下,加不加“的”意思没有不同,只是加“的”在语气上显得较为和缓、委婉。“VP的”作主语对谓语限制很严,只能是单音节形容词“好”,显示出相当的格式化、固定化。“VP的好”句式通常在句中作谓语,前面常用副词“还是、倒是、宁可”等修饰。此类句子不管是表示祈使还是陈述,其语义都含有斟酌取舍的意思,因此有人称之为“取舍句”(李立成,1999)。在众多研究“的”字结构的文章中,涉及这类用法的不多;(注:杉村博文(1999)注20称“还是不说的好”为选择句中单用的表示自指意义的“的”字结构(65页);袁毓林(2003)指出这种自指的“VP的”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独立做主语和宾语(9页);李立成(1999)称“VP的好”句式为取舍句;刘敏芝(2004)考察了自指的“的”从五代至清代的发展演变,也讨论了它的来源。)就是专门描写、讲解现代汉语虚词、常用词用法的词典目前也未见提及。因此,有必要对其句式、语义进行共时和历时的考察研究。

      1.2 自指和转指

      朱德熙(1983)把谓词性成分的名词化分为自指和转指两种:是单纯的词类转化,语义保持不变,即“VP的”与VP所指相同的是自指;除词类转化以外,词义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的,即“VP的”与VP所指不同的是转指。朱先生把转指的“的、者”记作“的t、者t”,把自指的“的、者”记作“的s、者s”。按照这种分别,本文所论“VP的好”句式中的“VP的”显然都是自指的,应记作“VP的s好”;由于本文是专谈自指的,为了简便,除了正文小标题外,一般不标作“的s”,文中“VP的好”及其早期的各种形式如“VP底是”、“VP的是”等,均代表这种自指义的句式。

      1.3 甲式和乙式

      现代汉语“VP的好”句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没有疑问代词的,如“还是少些的好”,“还是不去的好”等;另一类是句中有疑问代词“怎么、哪儿、什么、谁”等的,VP一般是小句,疑问代词在小句中作状语或宾语。如“你让我怎么说你的好”,“咱们往哪儿逃的好”,“不知对他说什么的好”,“遇到难处,让我求谁的好”等。为了称引方便,本文把不带疑问代词的非特指问句形式称作甲式,把带疑问代词的特指问句形式称作乙式。其实只有甲式的语义表示取舍,乙式表示不知如何是好,不表示取舍。此前还没有人根据有无疑问代词来给“VP的好”句式分类,本文区分甲乙两式,是因为这两式最初的来源不同,语义功能也不尽相同。

      二 甲式的来源

      2.1 “VP者s”

      要探求“VP的好”句式的来源,自指的“VP的”是个关键。在古汉语中,与“的”相当的“者”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已出现表示自指的用法,它既可以用在NP后面,也可用在VP后面。“NP者s”的例子如:

      仁者,人也;义者,宜也。(《礼记·中庸》)

      “仁、义”在这里指古代的道德观念,“仁者”、“义者”与“仁”、“义”所指相同,加上了自指的“者”,增强了“仁”和“义”的指示性,指示“仁”和“义”这种概念本身。

      再看“VP者s”的例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注:此例取自朱德熙(1983)。)

      “舍鱼而取熊掌者”与“舍鱼而取熊掌”同指。正如朱德熙(1983)所分析,加上了自指的“者”,“舍鱼而取熊掌”从陈述转化为指称,“者s”有一种指示作用。

      2.2 “VP底s”

      结构助词“底”最早见于唐代,与结构助词“者”渐被“底”替代一致,表示自指的“者”也因词汇的替代变为“底”。唐代白话文献中助词“底”的用例很少见,晚唐五代渐多。在晚唐五代的白话文献里“VP底s”很少见,但在宋代禅宗语录和《朱子语类》中就比较多了。下面转引刘敏芝(2004)的5例:

      时有人便问:“承师有言:大家识取混崘,莫识取劈破。如何是混崘?”师良久。问:“如何是劈破底?”师云:“只这个是。”(《祖堂集》卷十三福先招庆和尚)

      “穷神知化”,化,是逐些子挨将去底。(《朱子语类》卷七十六)

      闻左右迩来亦忙,只这著忙底,便是腊月三十日消息也。(《大慧普觉禅师书》)

      学问,就自家身己上切要处理会方是,那读书底已是第二义。(《朱子语类》卷十)

      以琮观之,不如观己底稳贴。(同上,卷二十六)

      前两例“VP底”作宾语,后3例“VP底”作主语。“VP底s”作主语句的存在为甲式的出现准备了必要条件,当然,并不是所有以“VP底s”作主语的句子都能够句法化、格式化,只有当谓语恰好为“是”一类单音节形容词时才具备了充分条件。

      2.3 “VP者s是”与“VP底s是”

      2.3.1 “VP底s是”

      按说,“VP者s是”应该出现在“VP底s是”前,但是,在五代禅宗语录《祖堂集》中只见“VP底是”却未见“VP者是”,倒是在后出的宋代白话文献中见到少数“VP者s是”的用例(见2.3.2),这可能跟说话者和语录编纂者的语言倾向有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