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中国的语言按系属分类可分为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5个语系,语言数量超 过130种。其中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近80种,汉语以外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 和华南,使用人口共约5000万人。阿尔泰语系语言有20种左右,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 北,使用人口约1700万人;南亚语系有10几种语言,分布在云南和广西的小部分地区, 使用人口约50万人;南岛语系是分布在台湾的近20种高山族(原住民)语言,海南回族讲 的回辉语也属这个语系。印欧语系仅俄罗斯和塔吉克2种语言,分别分布在黑龙江和新 疆的个别地区。此外还有五屯、唐汪、倒话、五色、艾依努等5~6种被认为是混合型的 语言。 不同系属的语言在结构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阿尔泰诸语言具有典型的综合—粘着型 语言的特征;汉藏语系的侗台语、苗瑶语(及汉语)具有比较典型的分析—融合型语言的 特征,藏缅语一部分语言(藏羌语)保持综合—粘着型语言的特征,一部分语言(彝缅语) 有分析化的倾向;南亚语基本属于分析型语言,南岛语属于粘着型语言。 如果不考虑语言的谱系关系来描述语言结构特征的地理分布,中国语言的结构类型表 现出明显的区域性趋同倾向,即分布在同一地区的语言,不管是否具有发生学关系,往 往具有某些相似的结构特征,这种区域性结构的趋同现象可以从语言接触的相互影响得 到部分解释。 二 中国语言的地区分布和类型特征 藏缅语分布于西藏、青海及云南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地区,这 种分布格局映射了古代氐、羌、戎等藏缅民族从青藏高原向西南“藏彝走廊”迁徙的走 向。 侗台语主要分布在广西(壮傣语支、侗水语支、仡央语支)和海南的大部分地区(黎语支 ),及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现所在地或许比其百越先民的分布范围缩小了许多,并 向西转移。 苗瑶语主要分布在贵州(苗语支)和广西(瑶语支)的大部分地区,及云南、湖南的部分 地区,广东也有少数瑶语和畲语的分布,而海南的瑶语是近代从广西移民带过去的。现 代苗瑶语的分布反映了其苗蛮先民从湖南湖北的五岭地区逐渐向南的迁移。 突厥语主要分布在新疆的绝大部分地区,而属这个语族的撒拉语和西部裕固语则向东 延伸到了青海和甘肃。 蒙古语语族语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三省和西北甘肃、青海、新疆也有部分分布 。 满通古斯语言的通古斯语主要在内蒙古,满语支语言部分存留于黑龙江,部分于清代 因戍边迁移至新疆。 中国的语言大致可分为两种大的结构类型:以汉藏语系的侗台语、苗瑶语及南亚语为 代表的分析——融合型语言,和以阿尔泰诸语言、南岛语及部分藏缅语为代表的综合— —粘着型语言。不同类型语言最主要的特点有: 主要特点 分析——融合型语言 综合——粘着型语言 声调 有 无 词根 单音节多音节 语序 SVO SOV或VSO 形态 虚词 词缀 藏缅语共同的类型特点是使用SOV语序,但是其彝语支的白语用SVO,土家语、纳西语 等也有使用SVO的倾向;藏羌语的音节结构复杂,声调不发达,有的方言尚无声调;景 颇和彝缅语支语言的音节结构简化,都有声调。 有无声调是语言语音最主要的结构差异表现,由此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相关的语音特征 。例如: ——只有相当多的单音节词根才有产生声调的可能,而多音节词根语则难以产生声调 ; ——元音前后的辅音状况也是产生声调的条件,因此声母和韵尾比较简化的语言容易 出现声调,而有复辅音声母和有复杂尾辅音的语言一般无声调,或声调不发达; ——辅音之清浊对立是比较原始的语音特征,但是在现代语言中浊音普遍趋于清化, 浊音清化后所保留的清高浊低的音高模型也是声调进一步分化的重要条件。 诸语族语支语言以上主要语音特征的连续统的分歧: 语族词根音节数 复辅音 浊辅音 辅音尾 声调 汉语少 无少少多 侗台语 少 少无少多 苗瑶语 少 少少少多 南亚语 少 少多多少 藏缅语 多/少 多多多少 语族词根音节数 复辅音 浊辅音 辅音尾 声调 南岛语 多 少多多无 阿尔泰语 多 少少多无 不同语言的研究对于声调的归纳和描述是有差异的,影响声调最主要的条件有韵尾和 声母的构成。比如汉语方言和侗台语、苗瑶语通常把带塞音韵尾音节的声调描述为入声 ,仍保留塞音韵尾的入声调和失去塞音韵尾的入声调语言/方言的声调功能是不同的。 再如声母,仍保留声母清浊对立的阴阳调和失去声母清浊对立的阴阳调语言/方言的声 调功能也是不同的。复辅音单音化的过程遵循某种等级,如最后消失的前后置辅音通常 是鼻冠音N-、先喉塞音
和唇化-w、腭化-j、擦音-r、边音-1等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