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动结构的研究中一直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是:只能从形式上加以描述,而无法在意 义上给出一个内涵性的界定。自连动式提出50余年来,发掘出来的大大小小的意义类型 最多可以达到20余种,这些语义类型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联系,就像一个“大杂烩”。 功能主义试图用时序原则(或称为“时间象似性原则”,The Principle of Temporal Sequence,简称PTS)来解释连动结构,即“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次序决定于它们所表示 的概念领域里的状态的时间顺序”(戴浩一,1985)。这个原则对连动结构具有很强的解 释力,例如汉语中“她出去开门”和“她开门出去”表现的是先后顺序不同的两种事件 。但是时序原则对连动结构的词序到底有多大的解释力,有的学者提出了质疑,最具有 重创力的反例是有些表面看来根本没有语义上的先后关系,甚至是具有明显的同时关系 的两个动词性结构放在一起构成的连动结构,如“他唱着歌洗衣服”,“他坐在沙发上 抽烟”。Durie(1997)还通过其他连动语言的研究明确提出有的连动式的排列顺序并不 一定完全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像因果序列、致使序列、目标或者受益序列、工具序列 、运动序列是比较符合时间先后的象似性原则的,但是像同时发生的动作或身体姿态动 作、方式序列、同义序列、伴随序列等连动式就似乎和时间先后的象似性原则相违背。 其实,这两方面(甚至包括整个汉语连动式的研究)都忽略了从一个动态、立体的角度来 观察、解释连动结构。连动结构的各种成员实际上并不是处在一个平面上的,要想给它 寻找一个统一的语义解释也同样需要层级观念。我们认为,连动式是以时序原则为结构 规则的结构形式,各种类型的成员都是先后顺序关系在不同隐喻层面上操作的结果。为 了论证方便,我们只涉及有两个动词或动词结构构成的连动式,所用的汉语语料来自CO CO语料库。 一 时序原则是连动式的结构规则 语言在不同程度上遵守着象似性(临摹性)原则,象似性,简单地说就是“语言结构象 似于人的经验结构”,或者说“语言结构是经验结构的模型”。时序原则是一条重要的 关系象似原则,指的是语序取决于人所认识到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事件发生在前, 代表事件的语法成分就应在先,反之亦然。这个原则可以解释许多语言现象的语序,但 是,我们认为,对于汉语的连动式而言,这一时序原则已经成为一条结构原则。原因主 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语序是视角的语法化,从汉语来说,连动式是汉语使用者 把采用序列模式反映序列事件这种倾向性的认知方式凝固化的结果;(二)这种结构方式 反映了连动语言由于格语素等形态手段的缺乏,体系内部自我调整,使语序成为一种重 要的语法手段的结果。 1.1连动式的语序是序列模式的语法化 语法的来源是从人类经验最具体、最基本的方面提取的(胡壮麟,2003),句子的语序 其实是视角的语法化。视角(perspective)是说话人对客观事物和状态的观察角度或是 加以叙说的出发点。一个瓶子有半瓶酒,乐观的人会说:还有半瓶!悲观的人会说:少 了半瓶!这个有趣的例子说明对同一事物由于视角的变化就会形成不同的心理意象。如 果说摄影过程对于信息的获取,往往受到观察视角的影响,形成“特写镜头”、“全镜 头”、“摇镜头”等不同效果,那么语言信息的获取、加工、编码也有类似的规律。观 察角度的变化,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句式特征。在某种语言中,某种事件类型倾向于采用 某种认知视角观察,这种认知视角很容易就会固定下来,形成某种固定的句式。 根据Talmy(2000),怎样表达一个先后发生的序列事件,涉及到这样几个视角因素: (一)视点的模式(perspectival modality)。静止的视点把一个场景看作一个整体观察 ,进行“整体扫描”的结果是形成全景模式(synoptic mode),如“山坡上分散着几户 人家”;运动的视点则把一个场景分成几个部分进行观察,进行“逐行扫描”的结果是 形成序列模式(sequential mode):如“山坡上这儿有一家住户、那儿有一家住户”。 显然,序列模式就是连动式的认知基础。 (二)视点的定位(perspective point)。说话人把自己的“心目”(mental eyes)锁定 场景中的哪个位置。要观察某个事物,就是把这个事物作为观察的目标(figure),其他 事物就成为参照背景(ground)。例如,一个有熊猫的杯子,如果凸显杯子,可以说“这 是一只有熊猫的杯子”,如果凸显杯子上的熊猫,可以说“杯子上有熊猫”。可见, “背景—目标”这对概念是对静止的视点模式而言的。 (三)扫描的方向(direction of viewing)。即从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什么样的方向 从一个部分到另一个部分,或者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例如,有这样一幅图:左边 是一个苹果,右边是一个梨子。在描述时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向:从左到右,是“苹果 的右边是梨子”、“梨子在苹果的右边”;从右到左,是“梨子的左边是苹果”、“苹 果在梨子的左边”。 根据视点的模式、视点的定位、扫描的方向这三个不同的因素的选择,以先发生的事 件(先事)A“在商店买东西”、后发生的事件(后事)B“回家”为例,英语里表达序列事 件有以下六种模式:(Talmy,2000:72—76)